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大明皇弟> 第一百五十九章小冰河时期来了(三)

第一百五十九章小冰河时期来了(三)(1 / 2)

几日后,开封府府衙的大堂上,几个皂吏和一位四品文官正为在书案前研究一本奇怪的书籍。这正是那本羊皮卷写成的《古兰经》。这位文官正是新任开封知府简济。

“微生,难道是一个姓微的读书人……?”简济看着这两个字,捋须自言自语。

“微生……啊,大人,这个人我知道,这个是姓。”一个皂吏也凑了过来看,他囔囔道。

“姓?还有这种姓?”简济很诧异。“大人,您初来乍到,不知道开封城里有个很有名气的富绅,就姓这个姓,是个复姓,人称微生员外。这人是个回回,听说生意很大。不但在开封城有商号,周围的汝州、洛阳、陕县都有商号。不过这个人很少和外人打交道。”

“原来如此。”简济自言自语,摸了摸两腮的短胡茬,他沉吟了片刻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吩咐刚才那名皂吏,“你马上到微生家去找个能管事的来,管家或家里人都行,只要能管事的,马上带到这里来。”

“大人?您这是……这……是要抓人么?”皂吏有点茫然,不知道简济要做什么。

“呵呵,”简济笑道,“不是抓人,是请个熟悉微生家情况的人,最好是管家,商号掌柜什么的!”

“好,好。遵命。”皂吏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道这个新上任的简大人要做什么,反正他遵命就是。

这皂吏前脚刚走,这个时候,另一个皂吏领着一个秀拔清癯医士模样的人走了进来,说,“简大人,吴大夫请来了。”

“好好,”简济客气的打了个招呼:“吴大夫,有劳了!又麻烦你跑一趟。”然后两人分宾主坐下。等下面的人泡好茶退下去,简济开门见山的问:“吴大夫,这几天调查顺利否,有没有什么发现?”

“大人,有些眉目了。“吴大维沉呤了一下,斟酌一下措辞说,”那位常夫人怀疑的有道理,祥瑞庄的确有些问题,如果外面传播的真是鼠疫的话,那传播过来的病源就在那些水獭皮身上。我还不敢完全确定这就是鼠疫,主要这次爆发的疫病跟过去巴拿马和南美地区爆发的那次鼠疫病状不太一样,更加的猛烈和致命。而且链霉素的效果也不太明显。不过,按照现在所有人的症状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鼠疫特征。我猜想,这应该是一种尚未出现过的新鼠疫。“

说到这里,他慎重的思考了一下,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大人,这鼠疫究竟是不是这些人故意传播进来,还是无心之失?这个我就不敢妄言了。我刚才检查过了,这些水獭皮途中是采用樟木箱保存的。我注意到祥瑞庄的伙计这次染上疫病的人不少,应该是在搬运过程中染病的。祥瑞庄也死了不少人,据我判断,估计这个商号里大部分人也并不知情。因此,我已经让警察将祥瑞庄所有的毛皮都全部查封,为了以防万一,我准备用火焚烧,已经销售出去的也要追回销毁掉,这就需要大人您协助了!”

“这个没问题!“简济点点头,说道,”我已经通知了锦衣卫衙门,他们已经接手这个案件。对了,这本经书上的微生也找到了。听说也是本地的一个商人,而且凑巧的是,就是我们开封府的。我已经让人去叫他们过来一个人,先摸摸这家人的底细……”

两个人说完这些,简济又询问了一下城里的疫情,这才让吴大维告辞。吴大维走后没有多久,那个去微生府的皂吏领着一个五旬开外的男子走了进来,汇报道:“简大人,我去了一下微生府,把王管家给请来了。”

“好,做事利索,不错。”简济对这个皂吏的办事效率很是满意。

“多谢大人。”皂吏乐滋滋的抱拳说道。

“见过大人,大人叫草民过来不知所为何事……?”王管家心中忐忑不安的给简济施礼。

“王管家,你看看这个。”简济并没有转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让他辨认那本《古兰经》。

“哦……这本《古兰经》,咦,这好像是我家老爷的。”管家捏在手里看了一会,肯定的说。

“你这么确定?”

“大人,肯定不会错的!是我们老爷的,还是老爷的心爱之物呢!从不离身。”王管家恭恭敬敬的说道,“这个上面的字,我认得,我们老爷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这本《古兰经》,咦,这本经书我们老爷从不离身,经常随身携带!这些东西怎么会在这里?我家老爷怎么了?”

“这个待会再说,你说你们家老爷前几日出门了?他去哪里,去做什么?”简济并没有回答王管家,继续问自己想知道的。

“是啊,的确是出去了。“王管家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人,我家老爷已经出门有一个多月了吧,主要是去送货。”

“嗯,送货这种事情,都需要你们老爷亲自去么?另外,他送的是什么货这么要紧,送到哪里去?”简济很是疑惑。

“这……”管家迟疑不答。

“有什么难言之隐么?”简济神色变得严厉起来。

“大人,我家老爷他是出什么事情了么?”管家迟疑着不想回复简济的问话。

“王管家仿佛有所顾忌?”简济悄然观察对方的神色。

“也没什么,老爷一般不会亲自去送货,但是他什么时候想自己去,这个我做下人的,也不好多过问……”管家明显支支吾吾。

“这么说,王管家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喽?”说到这里,简济脸色一沉,冷冷的说道,“王管家,既然你不配合本官调查,那就换个地方,把你们老爷的事情讲清楚。“说罢,一拍桌子喝道:”来人!”后堂答应一声,几个身着锦衣卫制服的校尉从门后闪了出来。

看到这些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王管家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浑身一颤,吓得瘫倒在地,脸上变得煞白,浑身哆嗦着说道:“哎……大人,我说,我说。我们老爷说是送货,其实他不是真到外地送货,而是瞒着家里的夫人,到朱仙镇去住几天,那里他另娶了一房外室,已经有十六七年了。”

“哦,原来如此。你看,好好回答问题,这多好。“简济又追问,”那个外室是哪里人?平日里做什么?你知道那外室在哪吗?”

“知道,知道,“面对着旁边的几位锦衣卫,王管家点头哈腰忙不迭的说道,”就在朱仙镇上,老爷给开了一家商号,让那位夫人经营。对了,这个外室是个夷人,听说来自西域,不是我们大明的,至于来自哪里,我也不清楚。我们老爷就是因为她,才开始信教的……”

“好,你好好配合本官,我也不会为难你。“简济点点头,指着那些锦衣卫说道,”这样吧,那你现在就带这些锦衣卫的人去。刘百户,这个人就交给你们了!”

“现在?我店里走不开人啊。”王管家惊疑不定。

“啰嗦个啥?走吧!”身后一个锦衣卫校尉踹了他一脚。

“哦,好。”

王管家哭丧着脸爬了起来。这天夜里,一队锦衣卫乘坐着吉普车出了城,飞奔向朱仙镇赶去。

……

本时空说到真主教在大明的传播,就不得不说一下朝廷认可的回教领导人——胡登洲,1522年出生,字明普,经名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伊莱亚斯,陕西省咸阳渭城区胡家沟人,明代正德年间出生的真主教学者、经师,因开创真主教经堂教育,被宁夏和西域回回尊称为“胡太师巴巴”。

胡登洲幼年学习真主教经典及儒家之书。长大后随同乡高阿訇潜修波斯语、阿拉伯语及经籍,精通认主学、教义学和教法学等。四十岁时去京城经商,在陕西临潼遇见一位阿拉伯国家的贡使。胡登洲以教义中许多疑难费解的问题向其请教,贡使一一作答,胡登洲获益匪浅。

客居北京时,胡登洲从国学名士王阳明学生李纨学习经史子集各部之书,对于性理之学,独有心得。他哂笑宋儒,说其言论不过是个“泥美人”而已。一日购得《毋噶麻忒》一部,胡登洲又师从阿拉伯国家贡使学习这部经典。

这位贡使对胡登洲很有好感,向其尽传中国所无之经典。胡登洲由是学问大进。回到故乡后,胡登洲设馆开学,收徒约百余人。正德二十年后,包括哈萨克汗国,塔吉克汗国以及七河地区并入大明,这些草原的部落很大一部分是真主教信徒。

对于宗教信仰,当时执政的高拱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政策,尤其是针对邪恶的极端宗教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打压。于是,在大明的回教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和困难境地。面对这种困境,回族中的有识之士,从不同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以胡登洲为首倡兴、开创的经堂教育,振兴了“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的衰落局面,使回族教育逐渐在民众中得以普及和提高,阿拉伯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这一教育制度的确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回族主体社会对大明帝国的向心力、凝聚力,保持和加强了回族传统文化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特征。另一方面,精通或熟悉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族知识分子,在相对稳定的教义教法范围内开展“以回附儒”或“以儒释回”的理论探讨和研究,采取用儒家学说的概念、语汇来诠释真主教教义。胡登洲的行为得到了大明老齐王朱厚炜的充分肯定。

1580年的时候,年过八十的朱厚炜还专程在长安大明宫接见了以胡登洲为代表的回教领导人,和他们亲切交谈。给予了这些支持真主教中国化的学者鼓励和支持,朝廷也拨出专款予以扶持。

齐王朱厚炜这样做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大明朝廷提倡真主教应该完全的中国化。朱厚炜在这次会面中指出:在大明帝国所信仰的真主教必须融入中国文化,朝廷要求回教徒在坚持真主教基本信条和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成分的。

在中国,朝廷是包容的,我们允许老百姓的信仰自由,但这不是无条件的,是有根本原则性的。真主教的教育和中东地区以及奥斯曼帝国所信仰的真主敌是截然不同的,这里的国家意识更强。作为大明帝国的子民,任何人的信仰可以无国界,但作为单一的信徒是有祖国的。齐王最后严肃地说:

在大明帝国,无论你信仰哪一种宗教,前提是你必须热爱你的祖国,任何人想利用宗教来破坏大明帝国的安定团结,必将受到朝廷的严厉打击。他要求这些回教领导人必须在教徒中宣扬国民意识,为大明帝国的民族和谐做贡献。

朱厚炜强调:大明帝国是由汉族为主,众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任何民族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一种宗教可以凌驾在国家之上。

不过,齐王朱厚炜这段在长安的讲话引起那些真主教原教旨主义的不满,一些人蠢蠢欲动。再加上大明帝国在中东全力扶持信仰拜火教的波斯王国,因此波斯王国和原时空相比实力强大,完全可以跟奥斯曼帝国抗衡。

正因为波斯有力地抵御住了奥斯曼帝国进攻,遏制住奥斯曼帝国向东方的扩张,也打断了真主教向中亚地区继续扩长,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对大明那是恨之入骨,可实力不如人,却又无可奈何。

可是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上世纪中叶,随着大明帝国的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的进行,大批的汉民涌入了草原,与这些真主的教徒杂居在一起。这些汉民的到来加快了西部的大开发,同时提升了草原上的经济水平。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矛盾,尤其是风俗习俗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冲突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铁路的修通导致路上的丝绸之路变得更加的顺畅,因此,大明帝国和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世界交往和联系更加密切。一些残存在西域的白莲教徒为了逃避打击,也逃到了国外,很多人投靠了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的苏丹利用这些大明的叛乱分子,趁机加强了原教旨主义向大明渗透。奥斯曼帝国信仰的真主教是在原《古兰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也被称作新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伙内奸的帮助下,一些奥斯曼间谍潜入西域,渐渐的在西域地区有了一部分原教旨主义的信徒。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面对着波斯王国的压力,奥斯曼情报人员开始鼓动新教信徒夺取宗教管辖权。

1590年,西域爆发了回回叛乱,这些信教徒先在西域各城市和农村做乱,他们带着弯刀和火枪疯狂的打砸商铺,屠杀落单的汉民,妄图激化汉族和回族之间的矛盾,挑起更大的叛乱。

但是,这些暴徒很快就遭到了汉民的反击,因为在西域,所有的汉民都是武装民兵,人人都配发则精良的武器。因此,这些疯狂的新教徒遭到了汉民无情的反击。与此同时,朝廷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很快扑灭了一些趁机叛乱的部落,并将这些原教旨主义者绳之以法。

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朝廷对奥斯曼帝国的渗透越发的警惕,并且加强了对西部边境各个关口的管控。万历三十五年,面对西域越来越严重的形式,万历皇帝朱翊钧采取断然措施,命令朝廷驻西城大军和锦衣卫在哈萨克和塔吉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正教”行动,同时在整个西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严打,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以及在草原上横行一时的马匪。

这次严打行动,狠狠的打击了新教徒的嚣张气焰,西域总算是安定下来。同时大明朝廷加大了对波斯王国的援助力度,通过波斯人的手狠狠打击奥斯曼帝国。到了本世纪初,西域才算是安定下来。

……

言归正传,话说开封的锦衣卫在百户刘清华的带领下,凌晨的时候赶到了朱仙镇。王管家领着刘清华一行人走过商铺街,七转八弯来到了一所高大气派的宅子前。

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宅子的大门口却高高的挂着两个白纸灯笼,上面写着大大的“奠”字。在深夜的寒风里微微的摇摆,显得非常的凄凉阴森。难道要抓的人已经死了?刘清华困惑的问:“是这里么?这是怎么回事?”

“是的,大人,就是这里。出了啥事?我也不知道啊!”王管家说罢赶紧下车,来到大门口把铜环使劲一通拍,顿时寂静的夜里响起一阵急遽的响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