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五月,恰是青黄不接。偏这个时候北方大旱,导致上京粮食紧缺。
一夜之间,上京粮食暴涨。
金樽园这些日子的生意也很是不好。也是,吃饭都有些困难了,哪还有许多人来喝酒?
虽说来金樽园的人多是达官贵人,但也有很多穷困士子。
水琴在报这个月经营账目的时候,免不得对薛绾多提了几句。
“不是我说,这些人啊,看起来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可是呢,欠账不还的比比皆是。要我说嘛,吃不起就不要吃嘛,装什么清高?”
“最近赊账的很多嘛?”
“是啊,还全是打包的,也不知什么情况。”
薛绾沉吟。
来的时候她见路边多有乞讨的,想来是最近饥荒闹的。
这些士子想来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水琴,以后这些人要赊只管赊,不要追讨了。”
水琴诧异。
这样做生意行嘛?
“除此以外,我的意思呢,在上京多处设立救济粥弸。”
眼下总要是先赈灾救济灾民才是。
水琴总算明白了,小姐这是要做好事呢。
“我记得我们在上京的恒泰粮行有十多家吧?”
薛绾转身问身后的阿喜。
阿喜点点头。
“是的,小姐,十九家。”
“现今一升米的价值应该是二两银子。告诉所有粮行,从今天开始,全部出售,降为一两银子。”
阿喜也吃惊了。
现在所有粮行都在屯粮呢,坐等涨价。就是说粮行有粮,不卖。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就算没有屯粮,很多粮行也涨到了一升米五两银子。
自家粮行不涨也就算了,还要降价。小姐这到底要闹哪出呢?
“小姐,这样做合适嘛?不赚钱也就算了,还要赔钱。”
薛绾神色淡然,慢慢喝了一口温茶。
“你们别管,就按照我说的做。”
见小姐这么说,阿喜和水琴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不过一下午的时间,整个上京就多出了十多家赈灾粥弸。
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可以去领粥。
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上京最大的恒泰粮行竟然开始降价卖米。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上京城传开了,人们争先传告,对恒泰粮行的义举感恩戴德。
也有人打探到恒泰粮行的东家就是乡主霍绾。
而那些赈灾粥弸也是以乡主的名义设立的。
义举啊,真是义举!
乡主霍绾完全就是救命活菩萨呢。
一时,整个上京城都在夸赞霍绾。
霍绾名望水涨船高。
即使在深宫的皇帝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那时,长公主,二皇子正在陪皇帝说话。
“小小年纪,做事很通大义啊。”
皇帝说得不温不火,听不出是褒奖还是贬责。
长公主却婉婉一笑,看着修长的指甲,说得轻描淡写。
“我看倒未必是好事呢。博取声望,把皇家置于哪里呢?”
二皇子也附和说道:“皇姑姑说得对。一个小小的乡主呼声这么高涨,都要把皇帝压下去了。”
皇帝平静如常,看不出任何波澜起伏。
发生灾情,皇家还没赈灾,她一个平民倒做出此种行动,确实有将皇家比下去的嫌疑。
“也怨不得她,倒是朕疏忽了。”
皇帝嘴里说的依旧淡淡然的。
“说不得朕还要褒奖她一下呢。”
无论如何,皇家也要做一个态度出来。
“褒奖可以褒奖,但也不能由着她任性作为。别的不说,就是休夫那件事,都已经传到金国和蛮国了,听说他们也很是不齿呢,说我们大萧国竟然开此先例,简直是逆天呢。”
皇帝看了她一眼,示意她不要再说下去了。
“事情已经过去,不要再提。”
“那现在呢,我们总不能由着她博取声望。那时再要压下去可不太容易了。”
“对啊,若是她一呼百应,以后造反怎么办?”
二皇子说得更露骨些,但功高震主确是皇帝最忌。
下意识地,皇帝捻了捻胡须,沉吟片刻,说道:“朕不知道你们的事情。”
言外之意,你们要闹就去闹,皇帝是不会为你们担责的。
“明白!”
皇帝已经这么说了,长公主自是领会了。
从乾龙殿里出来,长公主和二皇子又低低地商量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开。
翌日
一早,薛绾就被阿喜叫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