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5(2 / 2)

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在中考时其实有报过友校,但由于分数相差几分才到了本校,比如说本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当时的招生条件极其严苛,本人实际上第一志愿报的是农贸市场前门的那所一流学校,分数相差5分没有考上,但是比友校的录取分数线还是高5分的,结果落档时农贸市场后门的友校要将没有第一志愿填报此学校的学生的成绩扣掉10分进行计算,结果本人的分数就反而照友校的录 取 分数 线差了5分,就“掉到了”本校。据我所知,像我一样经历过此等加加减减的数字游戏之后来到我校的学生还有不少。

你可想而知,有了这层关系,本校和此友校根本不是友好关系,而是“世仇”,之所以帖子里叫它“友校”,是因为这个词比较美好。

当时我们学校的学生自然是没权看不起友校的——学习不好会被剥夺很多权力,但是这不影响我们把友校当做假想敌,而且尽管友校想将农贸市场前门的一流学校当做假想敌,但事实上的人家是把牛B校长工作战斗过的最牛B学校当假想敌的,并且在招生开会教改等各个方面想尽法子报复友校当年的釜底抽薪,所以友校实际上的潜在竞争对手是我们,他们必须尽力打压我们以免我们取代他们的位置。(顺便说一下,大约全市最牛B学校是把外星人当假想敌的。)

在本校和友校的这种对立氛围之下,牛B校长其实对友校校长一直是很和气的,这是因为似乎他们当年是一起工作战斗过的牛B人物,而且牛B校长人脉很广外形又比较像窝囊的小丸子爷爷看起来既不励精图治也不雷厉风行很好欺负,所以在教改会议等校长聚集的他的人缘一直不错,于是牛B校长一直有一种旧式知识分子的天真,认为自己在本市中学校长界属于说话比较好使很有面子的一类人,直到我们高一下学期的会考来临。

这个时候我需要隆重介绍一下“会考”这种彪悍的考试制度。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高中生最重要的考试是最终的高考,所有一切其他的大考小考诸如月考、期中、期末、摸底、模拟(包括一模二模三模终模)等都是为了最终的高考而服务的,而“会考”除外。这个考试被宣布为有利于在高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考试,为了让考试本身显得有素质,它会考一些高考不考的科目,来证明确实不是只为了高考才设置这个考试的。而在最终目的极其明确的高中教育制度下,这个考试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

比如我们那个时候的高考是“3+2”,“3”是无论文理都考一样的语文、数学、英语,“2”是文科生考历史、政治,理科生考物理、化学。可是高中还有两门课程名叫生物和地理,PS,这两门课我都十分爱学,PS完了,这两门课在当时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你说它重要吧,高考不考,在极 端 功 利 教 育 分 子的头脑里,作为“副科”(哼,还妇 科呢。。。。),它们完全应该把时间让位给其他“主科”,但是你要是说它不重要,这两门课确确实实是一个正常人文化素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当然现在已经是考综合了,生物地理都考,这是题外话。)所以在当时有相当一部家长、学生、老师尤其是重点中学的老师,都不太重视这两门课,所以高中生们只需在高一的时候学一年这两门课然后在随之而来的会考里考一下,就算告别了它们。为了节省时间,历年以来会考的题目也都是完全初级的简单,教育部门还会专门印发关于今年会考都会考些啥的小册子,而且在我们以前,中学会考都是自己在自己学校考的,所以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把这两门课的会考改成了开卷考试让大家照着小册子抄——包括我校和友校。

然而,就在我们高一的那一年,教委突然要求全市进行教改,要对会考这个鸡肋同样重视起来,要比照高考和中考的重视程度,不能再自己学校开卷考自己的,也要进行全市的学校间互换考场的闭卷考试——很是十分突然,因为这个改革的通知时间是会考将要举行的头一个礼拜。

可想而知当时我们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十分忐忑的,因为重视不够,所以这两门课大部分人学得都麻麻,括弧,我学的还是挺好的,我对一切高考不考的东西学的都挺好,括弧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互换考场的结果居然是我校在友校考,友校在我校考——两校学生一定都在暗自哀叹“不是我的冤家派来整我的吧?”于是从人神共愤厕所到粉红色车棚都充满了愁云惨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