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在澳洲大陆与澳军对抗的,这儿的自然环境就比较适宜了,步兵与装甲部队相配合能在澳洲最大化的发挥战斗力。
截止当下,他的设计已经吸引了美军个别将领的注意,弗兰克福德兵工厂奉命派出一个研究小组来加快研发。
同时身为专业的后来者,他能够站在穿越者的历史制高点来更加客观的审视目前的状况。
明军还暴露出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步兵师和野战重炮旅之间的协同困难、沟通不畅。
如此一来,尽管车体正面装甲依旧只能抵挡127㎜机枪弹,但是37㎜穿甲弹在穿透装甲以后会被变速箱阻碍,减轻对车组成员的伤害。
以转战万里、几乎打满全场的陆战一旅为例,旅属战车队共编制有14辆三八式中型坦克,一年以来有记录的受损坦克为45辆,但记录为完全损毁的坦克仅19辆,本土自然也只陆续运送来了19辆坦克作为补充,其余的受损坦克都在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
现役的式浮游战车是战间期技术下的产物,性能早已落伍,因此去年兵部军器局就下达了加快研发下一代两栖坦克的指示。
“停着几百辆?这也太浪费了。”周长风惊讶道。
周长风就这个状况和罗符讨论了许久,后者作为精于机动车辆的专家,凭着记忆和估计就能大致判断有无可行性。
三是自行高射炮,同样由三七式轻型坦克的底盘改装,不过采用可旋转炮塔的设计,搭载双联装208㎜高射炮,车载备弹量不少于1200发。
“哦,这个车啊,现在用量不大,厂区和港口还滞留几百辆无处可去,陆军那边打算给剩下的两百多辆订单取消掉。”罗符不以为意地说。
该型坦克车体尾部有两个函道螺旋桨,能够驱使整车在水面上以8㎞/h的速度前进,但因为迅捷公司设计了一种特殊的w形齿履带,大大提高了履带划水推进的效率,理论上二者相结合能够使该车达到10㎞/h的速度。
这使得大量出厂的坦克无处可去,一批批积压在厂区仓库或天津港区码头,可能一个月只装船起运几十辆,但同时有一百辆驶下生产线。
如果缺乏条件,那么临时堆放一些沙袋、木板、履带板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大抵如此吧。”
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复杂技术,只是应用得或早或晚而已,明军提前一年用上,那就占到了一年的便宜。
周长风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底盘,可以拿来大做文章——除了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多管火箭炮、无后坐力炮、大口径迫击炮等等或许都可以试试。
应对措施也很简单,为坦克增添额外的格栅附加装甲就能有效阻挡来袭的反坦克火箭弹,使之卡在格栅之间无法正常撞击起爆。
因为战争烈度的提升,轻型坦克注定会变成形同鸡肋的东西。战斗全重88吨、使用384㎜坦克炮的三七式轻型坦克在战争初期或许还算不错,但这也是最后能发光发热的机会。
第一种是在南亚次大陆与英军对抗的部队,比较常规,投入传统的、一般水准的普通步兵师即可,大规模装甲部队受限于糟糕透顶的气候与地形条件将很难发挥效用。
因此装甲裙板可能会起到反效果——来袭火箭弹撞击裙板以后起爆,金属射流成功击穿了本来无法击穿的装甲。
这对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能做到合格的是二流国家、能做到良好的是一流国家,如果想成为超一流的霸主,那就都得精通。
正因如此,明军从去年打到现在,被记录为“完全损毁”的坦克不多,反而缴获了一些美军坦克。
现场看上去最为忿然的是中华党人士余杰秋,他叩了叩桌子,目光锐利,“既盼着(丈夫)建功立业一起享福,又不愿承担战伤的风险,岂有此理?”
“是该给予少许约束,还要考虑是否有人在趁虚而入。”旁边的中年人看着温文尔雅,他是仁和党人士。
一是自行榴弹炮,由三八式中型坦克的底盘改装,固定敞开战斗室,搭载一门三四式112㎜榴弹炮,车载备弹量不少于40发。
明军官兵不知道3斯图亚特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战场上,并且英美两军的步兵也将拥有击毁它们的能力,而不像以前一样束手无策了。
装甲部队在这里完全可以独立作战,明军现在还没有装甲师,应该加快对现有的战车旅的改编,把纸面上的装甲师草案变为现实。在这里,中规中矩的中型坦克是最恰当的选择。
火力与防护则是搭载一门80㎜短身管炮,车体正面能够抵挡美制127㎜重机枪,炮塔正面能够抵挡37㎜反坦克炮在远距离的射击。
再是要火力充沛、后勤支援单位完善的重装步兵师来负责守卫岛屿,需要充足的炮兵部队和自行反坦克炮,给予敌人的登陆部队强有力的打击。
第三种是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与美军对抗的,因为夺岛和守岛的实战需求相去甚远,实际上又要细分为两种类型的部队。
另外大明陆军在南亚次大陆和澳洲大陆经历过诸多战役后也提出了若干需求,包括各种自行火炮,旨在提升炮兵部队的作战效率。
“月均全毁的各种战车才几十辆,轻战车大概只占一半吧,这还是之前连着打仗的时候,现在只会更少。”
而今因为有了现成的参考对象,莱斯利-斯金奈上尉很快就将这种不依赖初速的战斗部匹配给自己的火箭筒。
二是轻型自行反坦克炮,由三七式轻型坦克的底盘改装,固定敞开战斗室,搭载一门三八式48㎜反坦克炮,用于打击敌人的装甲目标。
在北城区的一座古朴宅院中,周某人及五、六人齐聚于此。
该型坦克由燕京迅捷公司负责设计,颇具特色,并没有采用明军坦克使用的、更合理的主动轮后置的设计,而是将其它列强一样把变速箱与主动轮放在车体前部。
历史上这位上尉在四〇年时就完成了火箭筒的设计,可是却找不到合适的战斗部——因为火箭弹的初速太低了,动能远远不足以击穿装甲,因此直到两年后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才得以诞生。
大家纷纷附和赞同。
周长风笑了笑,郑重其事地说:“相应的监管律法也不能少,不然毫无意义,这方面的事情…在下无权干涉,只希望诸位做到应尽职责,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