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永乐公主喜欢捉弄人,尤其是那些宫中的侍卫和侍女。她总是能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让他们哭笑不得,却又不敢有丝毫怨言。她的捉弄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一种顽皮和好奇的天性,这也让她在宫中拥有了不少“朋友”。
庆历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好奇地问道:“哦?究竟是什么样的好诗,竟然能让朕的永乐公主如此推崇?”
李清漪嘻嘻一笑,得意地扬了扬手中的纸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父皇,您快看看,这就是那几首诗了!女儿读完之后,真的被惊艳到了。”
她顿了顿,小脸上满是钦佩之色,继续道:“这些诗词不仅意境深远,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诗之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那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情怀,真的让女儿佩服不已。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诗作竟然出自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之手。”
庆历帝闻言,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他接过纸张,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起来。
当他读到那横梁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庆历帝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这四句话如同雷霆万钧,在他脑海中回荡,震撼着他的心灵深处。
仿佛一瞬间,庆历帝看到了那少年挺立的脊梁,感受到他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
那种对天地、对生民、对学问、对未来的担当与追求,让庆历帝不禁为之动容。
再往下读,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诗跃入眼帘时,庆历帝更是瞪大了双眼,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这句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他内心的世界,让他深刻感受到了那少年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读完之后,庆历帝久久无法平静。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激荡。
随后,他抬起头,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欣赏与赞叹的光芒。
“此少年才华横溢,志向非凡,不仅有着过人的才华,更有着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崇高情怀。诗中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实乃国之栋梁,民之福星。”庆历帝由衷地赞叹道。
李清漪闻言,咧嘴一笑,得意洋洋地说道:“父皇所言极是,此等人才,将来必定是父皇的得力臣子,为父皇分忧解难,共同开创大唐的盛世。”
庆历帝被她这话惹得哈哈大笑,心情极为欢快,略带好奇地追问道:“哈哈哈,长乐所言极是,不知这位少年出自哪里?朕也想听听他的故事。”
李清漪侧着头,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道:“女儿记得绿柳提到过,这位少年好像叫…对,叫贾环。好像也是京城之人,但具体是哪户人家,女儿就不太清楚了。”
庆历帝微微颔首,陷入沉思。
京城繁华之地,人才济济,能涌现出如此少年才俊,亦属情理之中。
此时的他,亦对这位名叫贾环的少年产生了兴趣,遂决定派人深入查探。
于是,庆历帝对李清漪道:“长乐,你且回宫去吧。朕会派人详查这位贾环少年的底细,看他是否真如你所言,才华横溢,志向非凡。”
李清漪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深知父皇一旦下令查探,必有结果。
她见目的已达,不敢再打扰,恭敬地行礼道:“是,父皇。女儿告退。”
言罢,她欢快地转身,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