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玄幻魔法>乱清> 第九十五章 我欲摘星

第九十五章 我欲摘星(2 / 2)

胸墙、胸墙,您好歹得到胸口的高度呀!

两、三层的沙袋——士兵即便是半跪着,头、胸、腹等要害部位,也是曝露于外的;站着,那就更加不必说了!

这个高度的“胸墙”,如欲对士兵形成保护,“胸墙”后的人,得整个儿的趴在地上才成。

如是,还怎么射击呢?

强调一下:彼时,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后膛枪时代了——譬如法军,已经开始全员换装“夏赛波”步枪了——可是,射击姿势依旧停留在前膛枪时代,法军操典之中,关于射击姿势,站姿之外,只有半跪,根本就没有“卧姿射击”一说。

有的“胸墙”之后,似乎掘有壕沟,这些壕沟,未知深浅,不过,再深,也是有限的吧?壕沟的存在,似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射击姿势的问题,可是,这个射击姿势,无论你怎么摆,到底还是别扭的;这个射击效率,较之正经的胸墙,到底还是要低得多呀!

城头山的中队的阵地,是有“正经胸墙”的,到了山西这儿,咋就变成了介个模样了涅?

何况,城头山一役,中国人居高临下,到底还算占了“地利”;山西这儿,城北也好、城东也好,都是平崭崭的,“无险可据”,中国人的工事,反倒更加“从简”了?

这不是太奇怪些了吗?

本来,因为“无险可据”,早年的时候,越南人在山西城北的浮沙村,修了一座半西式的要塞,这座“浮沙要塞”,年深月久,维护不善,已经处在一种半倾圮的状态中,不过,紧急维修、加固一番,总还是能用的,可是,中国人非但不加利用,还将之变成了一堆瓦砾——就像炸毁丹凤防御工事一样,炸毁了浮沙要塞。

这个路数,看不懂啊!

路数古怪的阵地之后,就是山西城了。

因为山西城的东、北、西三个方向,皆“无险可据”,又不比北宁那般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因此,作为连接红河中、上游的战略要地,山西就得在城池本身的构筑、防务上,特别的下些功夫了——山西城的坚固程度,超过了北宁城,在整个北圻地区,仅次于升龙城。

山西城有内、外两圈城墙,内城墙为砖石结构,高达五米;外城墙则是土质的,较之内城墙,大约要低个一米左右的样子。

不论内城墙、外城墙,接近城墙顶部的地方,都插满了向外的竹签据马,以阻止敌军攀城——这也是越南城池防御之通例。

城墙之外,环绕着宽二十米左右、深三米上下的护城河。

中国的护城河上的桥梁,都是吊桥,而山西城的护城河上的桥梁,则是固定的石拱桥,曰“象道”——顾名思义,这个石拱桥,真的是给大象走的:“象兵”是越南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吊桥无法承受大象的体重,乃有“象道”之设。

不过,“象道”的宽度有限,只能单向通过一只大象;同时,“象道”的坡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被刻意的提高了——限制宽度、提高坡度,可以增加过桥的难度,以保证城池的安全。

另外,城门并不正对“象道”,走过“象道”,若不及时驻足或拐弯,就会撞上城墙——左转,沿护城河沿儿走上十几米,才是城门。

还有,正对桥梁的城墙上,居高临下的,是一个箭楼。

这些措施,都增加了守军对桥面的控制力,加大了敌军攻城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城池的安全系数。

当然,以上种种措施,于城池之攻守,只在冷兵器时代,方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早就是热兵器时代啦,若城外阵地失守,什么土墙石墙,什么竹签据马,什么象道箭楼,便统统不存在实质性的意义了,山西城的失守,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唯一可虑者,是城北的一座高达十八米的西式塔楼,这座名曰“摘星塔”的漂亮塔楼,既是山西城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防务上的极重要的了望、侦察设施——城外地势平坦,登上“摘星塔”,举目望去,敌军之调动、部署,便一览无余了。

整个山西城,最早出现在法国人的视野里的景物——那支高高飘扬的“轩”字旗,就是插在这座“摘星塔”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