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这事已经查实,确凿无疑。”
就在严党上下忙做一团的同时,浙江按察使马坤此刻也出现在了南京,出现在南京吏部尚书张治的府内,兴高采烈的向后者进行汇报。
南京没有内阁,六部九卿一边大,说不上谁是绝对意义上的老大,但如今从北京到南京,官场上有些传闻早就沸沸扬扬,谁都知道过了正月十五,圣旨就会下到南京,到时候张治就会补进内阁。
因此,如今的南京或者整个江南,张治就是没有实际名义的领袖。
张治简单看了一下程定安的口供,随后便合上还给马坤,问了一句。
“这程定安供出来的人,都一一查实了?”
马坤错愕道:“这程定安供出的官员、士绅数百人,短短十余日哪能全部查实。”
“那就没用。”张治摇头:“这程定安供出了上百人,官员、士绅那么多你不去查,反而盯着陆东这个商人查的仔仔细细,这口供和案子送去北京,你猜会惹出什么风言。”
马坤不傻,立时明白。
哦,上百人涉案,那么多官员士绅,哪一个通倭带来的政治影响、意识形态影响不比陆东一个商人来的恶劣?
放着这些动摇大明国本的人你不查,专查陆东,为了什么?
为了牵连到陆东的侄子,大明浙江巡海佥事陆远,再继而从陆远牵连到举荐他的大明通政使赵文华、牵连到严嵩这个首辅,满意了?
伱这简直就是告诉全天下,我马坤盯着陆东查,就是为了要搞党争、要搞严嵩。
嘉靖皇帝就是不护犊子、不护严嵩,也注定不能接受这种做法。
那以后全天下官员还不是有样学样,瞎搞胡搞。
做官要讲规矩、讲法。
党争可以搞,但起码你要打着一面为皇上、为社稷除害的大义旗帜吧,你首先是要忠君爱国。
一个商人通倭能动摇国本吗?
想明白这一点,马坤惊出了一身冷汗,赶忙开口说道。
“下官这就下去加派人手,尽快将这些涉案之人一一查证。”
张治皱着眉头又问道:“这件案子,河道衙门转给了你,你有没有和浙直运司衙门的刘元理通过气。”
见马坤不言语,张治便明白过来,叹出了一口气。
“你看,又急。你啊,太欠考虑了,这么大的事,河道衙门怎么可以不和运司衙门汇报呢,你接了案子也不说,是怀疑运司衙门还是怀疑刘元理跟倭寇有勾结,怕他党护然后把案子给淹了?
他就算真是和倭寇有勾结、真是和这些通倭的官员、士绅、漕商有勾结,你也不能绕过他,你绕过了他,明白的告诉世人你不相信刘元理,你有证据吗?
你有证据证明刘元理和他的运司衙门跟这些人、跟程定安这个倭寇有勾结吗?你没有,你什么都没有就公然无视朝廷的法规,你还是一个臬司衙门的主官,知法还藐法。”
马坤只觉得遍体生寒,手足无措的言道:“部堂,那、那下官现在该怎么办?”
虽然对马坤的行事很不满意,但是张治也知道,马坤这么做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自己,毕竟杀一杀严嵩的锐气,那也就能让自己入阁之后更快的站住脚跟,和严嵩取得分庭抗礼的政治资格。
自己人,怎么都要帮一把。
于是张治展现出了一个合格政客、一个身居高位政治家该有的能力和大局,对马坤交代道。
“现在你回到臬司衙门,将这程定安供出来的人,一一查证,动静越大越好,动静越大说明你马坤越没有私心,不怕让世人知道你在查案。
查的同时,你要立刻向运司衙门、应天巡抚衙门进行呈报,也要奏疏向北京通政使司呈报。
涉及了那么多江南官员、士绅,这是通天的案子,最后必须要过内阁、要面圣的。
只要案子闹大了,顶了天了,谁也不能在皇上没开口之前,把这个程定安从你、从浙江臬司衙门手里夺走,强夺那就是有私心,最多也就是运司衙门和你的臬司衙门一起办案,这样,主动权还在。
只要其他涉案的人查证清楚,那陆东这种漕商最多算是附带查证的通倭人员,朝廷依法处置,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该追究其他责任的自然也就会追究了。”
“是,下官明白了。”
马坤瞬间便有了主心骨,也不再迟疑耽搁,立时作揖告辞,临走之前又被张治喊住。
“你这次来南京,虽然是轻车简从,但排场动静还是有的,瞒不住这八面玲珑的官场人心,从老夫这里出去后,立刻备些年货礼品,去六部九卿、欧阳巡抚府上拜访,就说年前浙江主官空悬,自己公务繁忙抽不开身。
当然,这个特殊的时候,又出了程定安这么档子事,老夫估计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行动起来,你去拜年也不太会有多少部卿大臣愿意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