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小霸王> 第1985章 以静制动

第1985章 以静制动(1 / 2)

刘备听了逢纪一席话,佩服得五体投地,心中欢喜不禁。这次真是捡着宝了。如果不是袁谭、袁熙兄弟不和,冀州系、汝颍系明争暗斗,逢纪无所归依,绝不会落到他的手中。

智者就是智者,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看得透彻。其实逢纪说的这些他都知道,但他就是没想到这么透,总觉得隔了一层。如果不是逢纪给他点破,他可能永远看不破。

关靖也算是个聪明人,可是和逢纪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刘备再次向逢纪致谢,请教方略。逢纪对刘备说,世家才是天下的根基,不论是人才还是物力、财力,世家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普通百姓连字都不识,他们除了耕战,还能干什么?孙策开设书坊,让普通百姓有书读,这当然是仁政,但仅仅会读书识字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治民理政,如何行军作战,这些都需要传承,不是读两本书就能会的,书上也没有。

这些,都掌握在世家手中。

退一步说,就算孙策成功了也没用,因为普通百姓读了书,有了能力,积累了功勋,他就成了新的世家。世家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由普通人一代代的积累形成的。所以,真正的民心指的就是世家之心,有了世家的支持才有胜利的可能。当年世祖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孙策如果想活下去,将来也必然如此。

刘备听得津津有味,又有些后悔莫迭。当初随卢植读书时没能好好学习,实在可惜了。卢植是文武兼备的大儒,不光是学问好,更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比逢纪只强不弱。如果当时能用心学习,何至于到今天才明白这些道理,走了这么多弯路。

难怪卢毓看不起我,我实在不是卢师的好学生。

逢纪接着为刘备分析。沈友攻取青州这么久了,青州人是不是就臣服了呢?恐怕未必。原因有二:一是时间尚短,二是孙策的新政不受世家欢迎。经过多年战乱,青州百姓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尤其是初平五年的那场大疫,大部分百姓都跑到了豫州,剩下的都是有家有业的世家、豪强。孙策要推行新政,就要从他们手中夺走土地,且不说夺了土地有没有人种,青州的世家、豪强也不能接受这种条件。

所以,孙策一直没有在青州推行新政,只是屯田。青州的世家、豪强还保持着独立,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与孙策决裂,否则等孙策统一天下,他们迟早会和豫州世家一样的下场。

逢纪说道:“对将军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将军是宗室,虽然血脉疏远,终究还是高皇帝的子孙。如果能吸取田楷治青州的教训,不与世家为敌,就有可能获得世家的支持。兴亡之际最容易提升门户,只要将军立了功,加官晋爵,甚至重列宗籍,都不是什么难事。”

刘备连连点头,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忍住心中的喜悦。天子之前就有诏书给他,允诺他只要立了功,就可以将他重新列入宗籍。如今逢纪也这么说,看来这件事值得认真考虑。至于长安的朝廷能走到哪一步,对他来说并不是关键,只要能拥有号令天下的资本,他不在乎这个资本来自何处。

刘备很想问问逢纪,如果人心在世家,那最后的胜利者会不会是袁谭。可是想想逢纪的身份,决定还是以后再问。万一逢纪只是奉袁谭之命来帮他的,这可没法回答。不管怎么说,先打败孙策再说。

两人商量了半天,逢纪最后为刘备拟定了一个方案:向东,迎战沈友。

就目前而言,可能增援历城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任城的纪灵,一个是北海的沈友。纪灵从任城而来,要经过济北、泰山,不可避免的要与曹昂发生联系,形势太复杂,还是交给袁谭比较合适。袁谭也有骑兵,曹昂又是他的故吏,他处理起来比较方便。沈友则不同,由历城向东,没有什么险要关塞,地势也平坦,适合骑兵奔驰,一路上世家也多,补给比较方便。沈友也有骑兵,但数量有限,只有千人左右,无法对刘备造成真正的威胁。

刘备琢磨了一下,深以为然。

第二天,刘备与袁谭商议,决定率部迎击沈友。他把逢纪为他分析的原因一说,袁谭表示同意,接受了刘备的方案,又拨了十天的粮秣。高唐到历城不过一百多里,对骑兵来说就是一天的路程,十天的粮秣足以应付一些突发状况。

刘备领了粮秣,随即起程,率领一万精骑越过干涸的河道,从高唐城下经过,向历城方向奔去。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