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其他类型>韩四当官> 第三百八十六章 恭候多时

第三百八十六章 恭候多时(2 / 2)

“不会。”

“你又不是正印官,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徐老爷,我要是跟您一样是正印官,我一样不会追。”韩秀峰打开蒸笼,帮徐瀛夹出一个热腾腾的包子,解释道:“要晓得那可是全泰州半年的赋税,少说也有两三万两,您觉得他会带在身上吗?既然他不会带在身上,您就算追上又能拿他怎样。都说冤有头债有主,您就算找也只能找张之杲,可张之杲已经死了,您是能让张之杲死而复生,还是打算鞭张之杲的尸。”

“难不成就这么让张光成把半年的赋税卷走?”徐瀛冷冷地问。

“徐老爷,我晓得您气不过,但遇上这种事还真没什么好办法。”韩秀峰放下筷子,不缓不慢地说:“张之杲父子做得是有些过,但事闹成现在这样,也不能全怪他们父子。俗话说兔子急了还要咬人,狗急了还跳墙呢。您想想,贼匪退守扬州之后张之杲告过多少次病,要是那会儿让他致仕回乡,哪会闹成现在这样。”

“不准他致仕的是福珠朗阿,是雷大人。”

“徐老爷,您推的倒干净,据我所知,您好像没少在雷大人跟前帮张之杲美言。”韩秀峰毫不犹豫拆穿了徐瀛的鬼话,又话锋一转:“要不是念您跟郭大人是同乡,我才不会管这烂事,才不会在这儿拦您呢。”

“韩志行,你到底什么意思,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徐老爷,论年纪,您比我大;论出身,您是堂堂的进士;论做官,您入仕比我早,官做得比我大,甚至做过我的上司,照理说轮不着我韩秀峰班门弄斧。可是您竟因为这点事追到了海安,秀峰有几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说,我倒要请教请教老弟的为官之道。”徐瀛嘴上说请教,语气却带着几分讥讽。

在他们这些科举入仕的官眼中,捐纳出身的就不是正途,韩秀峰并不在意,缓缓地说:“徐老爷,这做人要有一个好名声,做官一样要有个好官声。都说人死为大,张之杲现而今都已经死了,您要是还揪着不放,传出去不但会被人笑话,会坏了您的官声,会没朋友,甚至都不会再有上官敢用您。”

徐瀛赫然发现韩秀峰的话有一定道理,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让他更意外的是,韩秀峰竟从凳子上取出一份手抄的职官志,一边翻看着一边道:“徐老爷,要是这上面没记载错,您应该是咸丰元年十一月补上的扬州府清军总捕同知。”

“是又怎样?”徐瀛下意识问。

韩秀峰追问道:“那您晓不晓得张之杲做了多少年泰州正堂?”

徐瀛只晓得张之杲做了好多年泰州正堂,具体多少却不清楚,禁不住问:“多少年?”

“他是道光二十三年升任泰州知州的,这一做就做了十年。期间,淮扬道换了五任,扬州知府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任,两淮盐运使换了七任,甘泉知县换了八任,江都知县换了七任,仪真知县换的更频,前前后后竟换了九任!”

看着徐瀛将信将疑的样子,韩秀峰干脆念道:“陈文杰,广东博罗举人,二十年八月选;孙纬,道光二十五年署;张学襄,顺天大兴人,道光二十六年任;方榆,江西南昌人,道光二十七年九月解,二十九年再任;王检心,河南内乡举人,二十七年十月调……”

“你到底想说什么?”徐瀛不耐烦地问。

“徐老爷,您外放扬州虽不到三年,但不可能不晓得知府和州县正堂为何换这么频,不是因为别的,全是因为赋税!张之杲能做十年泰州正堂,一样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过去十年泰州应缴藩库的赋税从未拖欠过,泰州应协济各大小衙门的粮饷从来没短缺过,刑名一样没出过差错,每三年一次的考绩评语全是卓异!”

“照你这么说他张之杲还是个能吏,还是个好官?”

“对朝廷而言,他还真是。”韩秀峰把职官志放到一边,接着道:“再说任上留下亏空,那亏空的州县多了,有的甚至拖欠朝廷三五年赋税,而泰州只亏空半年,相比其他州县官,张之杲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换言之,您不但没吃多大亏,反而占了个大便宜,甚至要感谢张之杲,毕竟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一个烂摊子。”

“可是……”

“徐老爷,相信我,真没那么多可是。您要是不信,将来大可去问问郭大人,也可以去问问雷大人,看郭大人和雷大人会怎么说。”看着徐瀛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秀峰又提醒道:“您那几位幕友我见过,在我看来他们与其说您延聘的幕友,不如说是您的好友,让他们干点别的还行,指望他们辅佐您做泰州正堂可不行,要是有合适的赶紧延聘一位。”

“这官该怎么做,我徐瀛用不着你韩志行教!”

“好吧,当我没说。”

“告辞。”

“不送。”

徐瀛甩手而去,不过没再去追张光成,而是怒气冲冲的率储成贵等衙役掉头回泰州。苏觉明跑过来,看着远去的帆影问:“四爷,您觉得他这泰州正堂能做几天?”

韩秀峰沉默了片刻,回头道:“会读书不一定会做人,能考上功名不一定会做官。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我看这泰州正堂他署理不了几天。”

“他会不会记恨您?”

“要是记恨我,他就不会打道回府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得就是他这种人。”韩秀峰抬起胳膊,示意梁九带兵回营,想想又凝重地说:“他或许真是清官,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绝不是一个好官。让他来署理泰州事,真不是泰州百姓之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