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武侠修真>崇祯窃听系统> 386 这个蝴蝶效应对大明是好是坏?

386 这个蝴蝶效应对大明是好是坏?(1 / 2)

当然了,每次战事的经验还是要总结的。

这一次,可以说最有深刻感受的是,大明精兵还太少了。就是像三大营这边,能成为主力作战的太少。

关宁军那边,确实是祖家军最为精锐,因此,祖家军被建虏消灭之后,余下军队,守城还是可以,协同作战也还行,但就是不能作为主力部队参战。

因此,崇祯皇帝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京营总戎诚意伯刘孔昭,直言对他说道“京营革新,势在必行。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目前京营的人马进行汰弱留强。”

这个事情,之前就已经有先兆,因此刘孔昭早就有预料。不过此时听到崇祯皇帝提起,便想说话,把他考虑的几件事情说一说,这些事情不解决的话,京营革新还是不大可能彻底的。

然而,崇祯皇帝似乎知道他想说什么,直接便对他继续说道“只有一个原则,汰弱留强。卿可分为三等。第一等,老弱病残,连基本的体力活都无法坚持的;第二等,有力气但不适合上战场的;第三等,就是适合上战场的军卒;朕对这三等分类,不给卿名额限制,每一等,该是多少就是多少。限卿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区分完成,朕要亲自核实。”

说到这里,他看着刘孔昭的眼神,看他欲言又止,便微笑着说道“朕可以先给卿透露一下,第一等老弱病残,朕会给其能生活的粮田,不过不在京师,而是在山海关一代,可解甲务农;第二等军卒,朕会将其改编为工程兵,就是平日用于修路铺桥、救灾防灾等民生方面用。第三等,自然就不用朕说了。”

刘孔昭没想到皇上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便无话可说,当即领旨。

京营的革新,崇祯皇帝就准备亲自盯着。等这事完成之后,就会以此为模板,向全国各地的卫所进行逐步推行。

大明军队,也该变一变了。

吩咐完了这个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便立刻开始查看财政情况。

盐政革新,还在继续推行中,百姓是否从中受惠,暂时还看不出来。

已经取得阶段性结果的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分行设立,已经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部设好并开始运转了。就目前京师这边所掌握的情况,各地的存贷款情况还不够广泛。相对来说,江南那边要多一些,不过也仅仅是多一些而已。这方面,朝廷还是要继续引导才行。

崇祯皇帝看完奏章之后,就亲自出去了一趟,由开物司的宋应星本人接待。

宋应星自然知道皇帝这么快跑过来的用意是什么,便立刻给崇祯皇帝奏道“陛下,目前已有一些结果,确实能如陛下所言烧出来。不过如今有一个难点,就是耐火砖这方面还是有点薄弱,微臣还在多方试验,相信再过个一年左右,应该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了。”

崇祯皇帝也没有寄希望宋应星这边能一下就搞出来,不过该有的提醒还是要有的,就见他对宋应星说道“该有的悬赏不要吝啬,要充分调动工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不足就向朕申请好了。这东西的应用非常广泛,会大大改变目前的民生,当然,更能改善朝廷财政,一定要抓紧才好”

有皇帝这话垫底,宋应星顿时就笑了,立刻回奏道“此事的重要性,陛下早有告诉过微臣,微臣岂敢马虎拖拉”

对于宋应星的办事能力,崇祯皇帝还是很满意的,点点头就准备走了。不过临走之前,他忽然又转身对宋应星道“宋卿能坚持拒绝各种借口送礼之举,确实不容易啊”

宋应星听了一愣,随即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当太子讲师之后,一下受欢迎,确实有找各种关系,各种借口送礼,不过都被自己拒绝了。皇帝有厂卫在京师,能知道这个情况,也是正常。

这么想着,回过神来之后,便立刻严肃了脸,躬身回奏道“此乃臣之为官本份,不敢破此底线。微臣的俸禄和陛下的赏赐,已经足够微臣生活所用了”

“呵呵,卿得觉悟不错”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等卿做成这事,朕就给卿百分之一的股份,每年都能收分红,时间就设为六十年好了。”

一听这话,宋应星不由得大喜,他经过崇祯皇帝的解释,知道那东西要是能做出来,应用之广泛,是前所未见的。换句话就是说,这东西非常值钱。哪怕分百分之一的股份,那随着规模的扩大,绝对会远远高于俸禄的。

“微臣叩谢皇恩”宋应星立刻郑重其事地行礼,有这份大礼,宋府以后就衣食无忧了

对此,崇祯皇帝坦然受之,当即回宫去了。

刚才说得事情,确实是东厂提督王承恩给他禀告的。几乎京师重要的官员,如今厂卫都已经分别设了眼线监视。崇祯皇帝一回京,有关的奏章汇总就已经摆在了他的御案上的。

相对宋应星来说,陈子龙那边就多少收了一些。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陈子龙的社会关系,远比宋应星要复杂,人情往来自然就更多。只要不是过分的事情,崇祯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要想所有官员都跟海瑞一样,这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回到宫内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始翻看各地灾情奏章。

从四月开始,吴江一带,就大旱不雨,而且蝗虫还趁机雪上加霜。不过亏了崇祯皇帝定下的救灾机制在,及时运入粮食,才没有大范围的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不过崇祯皇帝看到还有一叠奏章,全是有关灾情预警的。在最上面有内阁的灾情汇总。崇祯皇帝只是一看,脸色就有点严峻了。

京畿之地和南京附近,以及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也有大旱的迹象。这个范围如此之广。有点让人心惊。如果未来不下雨的话,全部一起大旱,那问题就严重了。

就内阁在奏章上所写,说如此大范围的旱灾,以前很少会有。各地多少都会有下雨情况的。钦天监那边也给出了答复,觉得应该有省份的灾情会得到缓解。

虽然他们都这么认为,但是,崇祯皇帝可不敢大意。明末这段时间,那是有名的天灾不断的时期。说应该不会,搞不好老天爷就偏偏会。

因此,崇祯皇帝宁可当这些省份在未来也会大旱。因此,就这事,他立刻在文华殿召开六部九卿议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