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敖箐没想到的是,几天后,詹家村的村长来找她了。</p>
“你们村想要搞养殖?”</p>
如果说周围这十来个村子要评比,最有钱的肯定是詹家村。</p>
他们这个村能以姓氏为村,往上数几代都是沾亲带故的。</p>
当年下南洋的人里面,除开再往南的几个村以外,就是詹家村的先辈们混得最好了。</p>
而且詹家村的先辈在南洋留下的后代也没忘记根在哪里。这几年一开放,他们陆陆续续回来好几拨人,不管是钱也好,资源也好,都没藏着掖着。</p>
“老先生人在国外,不知听谁跟他说了你说的那些话,老先生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来找你好好聊一聊。”</p>
敖箐:“可老先生不是干实业的吗?就算这两年涉足纯商业进出口,但养殖业跟他也沾不上边吧。”</p>
“老先生说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老先生手里的那些实业在国内不太好操作,他就建议我们要么从商业入手,要么换一条路走。”</p>
之前敖箐也跟老先生聊过,老先生手里效益最好的是橡胶园,然后是橡胶制品工厂,在老家这边没办法引进同类资源。他之前倒是打算投资一个厂,可最后并没有落到詹家村这边。</p>
没能给自己的家乡带来致富的希望,是老先生的心结,他也在思考要如何利用詹家村的自然优势,只是一时半会儿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向。</p>
从家里小辈的问好中得到了敖箐的消息后,詹老先生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投资橡胶不行,那投资敖箐呢?</p>
找来心腹老伙计这么一聊,几个老人家觉得这投资亏不了!</p>
“我是个没啥文化的粗人,既然几位老先生都说行,那肯定行。反正该怎么做,敖箐你说,我们照着做就是。”</p>
敖箐没着急开口,沉思了一会儿。</p>
“村长,我也不瞒你,我只是有这个想法,但是你也知道我不是海边的人,很多事情理论跟实际是有差别的。能不能做,具体怎么做,得要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把关才行。我最多就是提供一些点子,帮你们联系一些渠道。”</p>
“那就行了,成不成也要干了才知道。”</p>
村长是个非常果断的人,跟敖箐粗略聊了一会儿后,对她的计划充满兴趣。</p>
“这样,我先回去找村里大家伙儿商量一下,如果有愿意拼一把的,我召集他们一起开个会,拿出个大概思路来。然后再请你去我们村好好聊聊,看看哪里还需要调整。合适的话,宜早不宜迟。”</p>
老村长的激动让敖箐大感意外,也更加谨慎,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不成熟想法害了村民。</p>
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敖箐要帮詹家村致富的事儿没多久就闹得沸沸扬扬,连他们科长都跑来问情况了。</p>
敖箐觉得这事儿又不丢人,直接给科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当然她也强调了这是自己在党校学习的时候,听了同学们的交谈后才萌生的想法。</p>
“琼洲那边已经开始实施了,而听说胶州湾那边的养殖业现在发展很火的。相比之下我们这边太谨小慎微了些,守着大好的资源不能利用,只顾着跟海龙王抢饭吃,我觉得不太好。虽然我们没有帮助渔民脱贫致富的任务,但觉得吧,如何加强海洋资源利用和我们单位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帮助渔民寻找出路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拓展我们的工作。这两者相辅相成,完全不冲突啊。”</p>
科长情不自禁点头,但转头又点了点敖箐的脑门儿。</p>
“这事儿你是没错,但是你的方法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