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做不到呢?</p>
曹操突然浑身哆嗦一下,这个可能性还是第一次想,一想到这点,就浑身发凉,一打几十年,该是如何光景?</p>
“主公,若百年之内,三分天下依旧,我大汉子民当剩下几何?”</p>
郭嘉的提问让曹操彻底冰凉。</p>
“那刘浩诸葛亮推演之局便是如此?”</p>
“然也!主公,倘若三分天下持续百年,百姓必定十不存一!北方游牧民族修养百年,界时,眼见中原大地脆弱至此,当如何?”</p>
“必杀入中原也!”</p>
曹操嗖的站起,在大帐之内左右走动起来,步子很快,他很想否定,却找不到一丝否定的理由。</p>
“主公,刘浩与诸葛亮二人,必定是推演至此,方去拜访贾文和,说服于他,就等若说服张绣,得了张绣帐下三万骑兵,有了这些军马,以他等之才,取辽东如探囊取物!”</p>
“所谋乃大!也难怪他们会毫不犹豫拿下三韩!哈哈哈,若此,辽东下一个目标,也该是高丽句吧?”</p>
“正是!高丽句、乌恒,都是他们口中之食!”</p>
“灭国、灭族?”</p>
“国必灭,族必铣!”</p>
郭嘉语气坚决,他虽然猜不出刘浩等人如何灭国灭族,可同样信心十足;曹操听了,蹲下身体,一把操起酒壶,狠狠的朝着嘴巴灌去,一口将整壶酒灌下才休。</p>
“奉孝,乌恒一部,鲜卑三部,匈奴两部,羌人更是无数!难道他们想打穿这些不成?”</p>
“主公,此吾不知,然乌恒两部必定不保,拿下乌恒,剿灭高丽句,辽东大势已成,届时,直面东鲜卑与中鲜卑联合也无惧也!</p>
况且,主公,倘若吾等得了袁本初四洲,匈奴两部,还敢留之?”</p>
“哼,必灭其族!”</p>
曹孟德大是大非看得很清楚,未来危机既然知道,就绝不能留,按照他的思路,等几年之后,得了袁绍地盘,第一个,就是要将匈奴二部灭族,而后联合刘浩,将鲜卑剿灭在草原之上。</p>
“主公,必是刘浩知晓您性格,知晓主公必不能容忍,方有提醒三足鼎立格局之事!”</p>
“哈哈哈,想不到一个从未见面的刘浩,能知我曹孟德,当服一大白!”</p>
曹操开心,操起杯中仅剩的米酒一饮而尽,哈哈大笑起来,一旁,郭嘉的思维一直在散发,在衡量刘浩诸葛亮贾文和的组合会发挥多大的风暴,是否日后会产生南下逐鹿的心思等等。</p>
“主公,不若谴一官员至其帐下如何?”</p>
“奉孝知我!奉孝认为何人最适合?”</p>
二人沉默一番,再次抬头不约而同脱口而出:</p>
“公达!”</p>
公达,就是荀攸,荀彧的小叔,曹操手下三大谋臣之一。</p>
派遣荀攸,是曹操和郭嘉都知道,换做其他人,根本不会是刘浩三人组的对手,别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p>
也只有面憨心细,智商超绝的荀攸能但此大任,只是,眼前却是不行,必须等到和袁本初大战结束方可派遣荀攸前往,好在曹操也知道辽东根本不着急这一时半刻,知道了刘浩等人的意图,就知道这份奏章与其说是请封,还不如说是在试探他曹孟德。</p>
“天下之才何其多也!也难怪刘浩他人不找,直奔诸葛孔明,管仲、乐毅之才!诸葛亮实至名归!”</p>
“主公!吾等该庆幸才对!”</p>
“哦?奉孝何出此言?”</p>
“主公!诸葛孔明于南阳隐居,必定早料定天下三分,其守南阳,未尝不是在等待第三方之主!倘若刘浩未能将诸葛孔明请走,吾等未来南下荆州,要面对的,就必定是诸葛孔明!”</p>
曹操下意识伸出大手,想要抓住什么,良久,才松了口气,心中暗呼侥幸,同时,也在忧虑,是否还有其他人看出三分天下的格局?是否会和诸葛亮一般,在荆襄之地等待明主到来?这个明主又该是何许人也?</p>
“奉孝,多派些探子南下荆州,多番打探一番,是否还有自称管仲、乐毅者!”</p>
“是!主公!”</p>
郭嘉也存了心思,这些天他琢磨不少,越想,越觉得三分天下格局将会成为必然,南征之时,面对的必然是江东于荆州的联合,卡在他们前方的,必定是长江天险,也就是北方目前尚且没有的水军。</p>
有了这番想法,郭嘉已经有了打算,准备在此战之后,需尽快让曹操组建水军,至少也需要将水军的框架建设起来,早做准备。</p>
事实上,无论是曹操还是郭嘉都清楚,最适合前往辽东探查的,是郭嘉本人,但谁也没有提起。</p>
未来是未来,未来哪怕威胁再大,也是未来,而眼前的危机才是最主要的,哪怕眼前抵挡住袁绍,一段时间里的大敌,依旧是袁绍,没有解决掉袁绍,他郭嘉哪里都去不了,也不敢丝毫大意。</p>
荀攸呢,同样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曹操帐下仅次于郭嘉的谋主;他和荀彧不同,荀彧是王佐之才,但非要论起,荀彧更长于政务,也就是做丞相更合适,军事方面,反不如荀攸。</p>
辽东之局,重在军事,观察辽东的军事实力,给出评定,对曹操才是最重要的事务,也因此,选来选去,也只有荀攸合适。</p>
“对了,奉孝,你且看看此书,乃是刘浩所著,方才心思恍惚,差点忘却,文若只送来几本,你拿一本看看!”</p>
“春秋!刘浩敢于下笔春秋,当真是”</p>
“哈哈!当真是自信非凡!春秋三百年,孔子、吕不韦、左丘明皆有所著,吾倒是要看看刘浩有何不同!”</p>
“嗯一厚一薄,奇哉怪哉!”</p>
两本都是春秋,但一个冰冷,一个火热;</p>
也是刘浩所著春秋史书两个极端,冰冷的,是记录历史;火热的,是探讨历史,纯属个人观点,与读者共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