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逆水行周> 第三十百四十一章 人

第三十百四十一章 人(1 / 2)

“郎君是关中人?”

“我确是关中人,跟着家里掌柜到兰州行商,出来见识见识。”

“郎君一定是嫡出吧,行商人家,庶出子弟十五、六岁就跟着出来长见识了。”

“呃老丈说得没错”

金城市集一隅,一身便装的宇文维城,此刻化身关中来的“余郎君”,和一摆地摊卖药材的老汉闲聊。

老汉头发花白,脸上满是沧桑,坐在地摊边的石块上,宇文维城买了一些药材,随后坐在另一块石头上,跟对方打听起兰州风情。

聊着聊着,宇文维城发现对方的经历很丰富,当过几次兵,随军讨伐吐谷浑。

老汉十五六岁时,还是魏国百姓(西魏),被官府征发从军,作为青壮输送粮草,当时魏军和突厥联合,从凉州出发,向南翻越天山山脉,攻打吐谷浑。

其实是突厥的可汗想要袭击、掠夺吐谷浑,而魏军只是作为协同,魏军之所以不走河湟,就是想给吐谷浑一个出其不意。

后来过了二十多年,到了建德年间,也就是三十多年前,周国讨伐吐谷浑,是太子(宇文赟)挂帅出征,老汉当时已是中年,被官府征发,随军出征。

官军到西海边上转了一圈,攻下吐谷浑王都伏俟城,大军驻扎在伏俟城和西海之间,为了补充食物,还从西海里捕鱼,那鱼没有鳞片,吃起来味道鲜美,到现在,老汉还在为这美味感慨。

宇文维城对此深有同感,因为他这次出征,也吃过西海里捞起来的无鳞鱼。

有一个认真的倾听者,老汉的话越来越多,那一次出征,他冻伤腿落下残疾,走路不便,故而之后再没被征发从军,期间经历了隋国,后来,朝廷又换回来,和吐谷浑的关系时好时坏,靠近河湟的河州三天两头遇袭,而在河州以东的兰州,相对要好一些。

说到这里,老汉感慨道:“哎呀,官军此次出击,那西贼依旧西逃,等官军撤了,肯定是要卷土重来的,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是呀,只盼经此一战,吐谷浑能老实几年”宇文维城附和着,他当然不会跟对方讨论这种问题,就是想知道最真实的百姓生活情况。

主政者想要熟悉民情,不能只靠听官员上报,因为各级官僚很可能基于不同目的,报喜不报忧,或者有意识的误导,所以必须时常到民间走访。

在民间走访,自然要隐去身份,最好扮作寻常商旅,这样才能和百姓好好的交谈,从闲聊之中,听到百姓内心所想。

这是宇文维城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技巧,但微服出巡有风险,很可能因为和泼皮无赖或者游侠儿发生冲突,导致横尸街头。

即便性命无忧,断手断脚或者脸上留下伤疤,总是不好。

所以微服出巡要有个度,得注意保证自身安全,毕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要老想着如江湖游侠般行侠仗义,随便与人起冲突。

这也是父亲的交代。

宇文维城此次微服出巡,自然有便装侍卫在一旁保护,不过在这集市上,谁也不会想到皇太子居然会和一个老汉坐在一起聊家常。

老汉絮絮叨叨的说着,说到自家情况,颇为骄傲,他虽然瘸了一条腿,却儿孙满堂,日子不能说过得舒舒服服,但温饱总是可以做到的。

家中没有多少田地,只能留给长子,其他儿子们自谋生路,有的做佃农,有的做樵夫,顺便采些药材回来,他攒够一定量,就拿布一包,背到城里摆摊卖。

摆上大半日,能卖多少卖多少,卖得些许铜钱,买些日用品回去。

他家距离金城不远,所以即便慢慢走,早出晚归是没问题的,如今兰州地界颇为太平,半路上也不怕什么强人拦路抢劫。

听得对方说“太平”,宇文维城问:“老丈,入城或者在市集摆摊,官府收税么?”

“不收,都不收,就是得在市集指定位置摆摊,毕竟人家商铺是要交租金的嘛,当然要在最好的位置”

“如今城里铁钉怎么卖来着?常见的那种”宇文维城边问边手指比了比尺寸。

“一文钱五颗钉,便宜着哩。”

“猪呢?小猪,五、六个月大的小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