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逆水行周> 第二百六十四章 灵感

第二百六十四章 灵感(1 / 2)

寒风中,一片黄绿色的作物正在随风摇曳,面颊红肿尚未完全消退的宇文温,探手去摘了一片叶子,拿在手中仔细观察起来,他虽然不是农学家,却很快分辨出这作物和黄州地区类似作物的些许不同。

黄州乃至汉沔地区种植的麻作物大多为苎麻,而这里种植的麻作物,是大麻。

大麻,在后世一但提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毒品,但实际上此时中原的大麻和后世常说的大麻不是同一种植物,或者说是同科不同种的麻类植物。

大麻科植物有两个亚种,原生中原的大麻(又称火麻),是布匹纤维的主要来源,外国称为“汉麻”,是麻纺织的重要作物,在中原普及棉布之前,麻布是布匹的“主要成员”。

大麻(火麻)的种植,在中原已经延续数千年,历代朝廷向各地百姓征收实物税(租调),其中就包括麻,用麻纺织所得的麻绳、麻袋、麻布,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品。

所以此时的纺织业,实际上除了丝纺织就是麻纺织业,葛纺织已经处于次要地位,至于丝绸,那不是寻常百姓能够消费的。

而在中原的西南角,印度次大陆,有另一个大麻科的亚种植物,这植物含有某种化学成分,人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此植物即为后世所称大麻。

以纺织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黄州,其麻纺织的主要麻原料却是苎麻,因为在长江流域,苎麻的种植规模比大麻(火麻)要大很多,所以黄州布实际上以苎麻布为主。

苎麻在后世被外国称为“中国草”,因苎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穿在身上凉爽适人,又称夏布。

而在黄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的麻作物则是大麻(火麻)为主,宇文温此时身处麻田边缘,看着寒冬之中的大麻,估算着亩产。

长江流域的苎麻,可以一年三种三收,三次收获的苎麻分别称为头麻、二麻、三麻,收获的时间点有要求:头麻要在芒种前,二麻要在立秋前,三麻则是在霜降前。

作为黄州水力纺织业的奠基者,宇文温知道苎麻的相关知识,但不太清楚河南大麻的种植情况,所以路过麻田时,顺便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再了解一下这片地区麻产量大概能有多少。

而为他作讲解的,是蔡家庄庄主蔡佶。

蔡佶如今年过五旬,无官职,是平民身份,知书达理,为蔡氏的当家人,虽然年纪大了宇文温一倍,但此时此刻说话小心翼翼,因为两人地位悬殊,尊卑有别。

高高在上的郡王,手握重兵,路过蔡家庄顺便吃个饭,若一言不合屠了全庄上下几百号人,不费吹灰之力,却不会承担什么后果。

所以蔡佶带着全家老小做牛做马侍奉都是应该的。

不过宇文温此来不是为了摆排场,而是要接见“义民”蔡佶,嘉奖对方配合王师剿灭逆贼的义举,所以行事要“亲切和蔼”些。

蔡氏是扶沟当地大户,蔡佶是家主,守着祖辈传下来的基业过日子,因为仕途不顺,所以安心在家当“蔡庄主”,而他的弟弟蔡仪,则是扶沟县丞。

此次蔡氏两兄弟协助西阳王府司马张定发,将盘踞扶沟县城的逆贼主将解决,虽然这主将据说“半路逃了”,但宇文温依旧要大力表彰蔡氏两兄弟。

他就是要以蔡氏两兄弟作为榜样,让周边地区的官员、豪强大户们都知道,西阳王不是只会搞灭门的冷血藩王,只要大家肯合作,好处那是大大的有。

做内应的蔡仪,已经被宇文温调到亳州总管府治下地区当郡守,而蔡庄主蔡佶,放弃了入仕的机会,将这机会转给长子,蔡大郎不日便要走马上任。

而宇文温探望完岳父,顺便路过蔡家庄,吃一顿便饭,算是给足了蔡佶面子,日后那些牛鬼蛇神,要打蔡家庄主意之前,可就得三思而行。

蔡佶原以为西阳王在麻田边只是随便问问,未曾料对方问得很细,甚至问他收麻之后对外出售时作价几何。

蔡家庄种麻,主要目的就是自给自足,纺织成布、麻绳,以应对日常所需,当然应付官府的租调也是必须的,至于出售,不是主要目的。

庄客将收割的麻纺织成布,用不完的布就存放在库房,有需要时当做硬通货去买东西,譬如说买牛、马等牲畜,或者一些日用品。

蔡家庄和其他地方大户一样,种麻的目的是自给自足,并不是以出售麻来盈利作为主要目的,在种粮的同时种麻,经过祖祖辈辈的开垦,蔡家庄的麻田面积很可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