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逆水行周> 第八十七章 鸡肋?

第八十七章 鸡肋?(2 /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奈何岭南在许多人看来是烟瘴之地,愿意举家南下在岭表定居的人,少之又少,人口不足开发就慢,瘴气难消,依旧是流放之地。”

宇文温感慨着,现在不是正式场合,所以杨济也在吃荔枝,两人边吃边聊,用词也没了什么忌讳,毕竟两人有时候的诗词,是不存在于这个时代的。

岭南(岭表)的大开发,历经唐宋才完成,自安史之乱后,中原局势渐乱,到了五代十国,许多人携家带口前往福建或者进入岭南避难,随着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两处地方此时才迎来了新一轮开发浪潮。

但即便如此,岭南依旧是烟瘴之地,所以到了宋时,岭南还是流放官员的首选之地,靖康之难后宋廷偏安江南,促进了江南的再次大开发,而到了这时才有更多的人进入岭表。

从隋唐交替到南宋灭亡,六百余年间持续不断的开发,岭表才渐渐脱去了烟瘴之地和流放之地的恶名,到了明代,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等地,已经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之处。

纵使宇文温再有想法,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将岭南开发到南宋末年时的程度,遑论明代的开发度,但他有自己的规划,就是至少要保证岭南和中原之间的道路通畅。

海路另外再,至少陆上驿道必须保持通畅,确保中原朝廷对岭南地区的有效管辖,一旦出现大规模叛乱,官军可以立刻南下进入岭南平叛。

而疏通驿道的行为也是公私两便,因为这一条驿道,将是黄州、江州以及山南商贾们新的一条生命线。

宇文温攻下江州、岭南,作为出征在外的主帅,有权力任命代理地方官维持当地秩序,更别他本就有“都督岭南诸军事”的头衔,所以任命代理地方官的行为名正言顺。

不过这些权刺史、权郡守到后面还得经过朝廷的认可,若是在代理州务、郡务时有政绩或者表现出色,转正几率可是很大的。

这也是宇文温在用兵打仗的同时,调集人力物力修整驿道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给大家机会,做出政绩方便“转正”。

官军每到一处,任命权刺史、权郡守,除了恢复秩序、组织农事、保境安民,还见缝插针在农闲时组织人手修整驿道修葺驿站,在统一的调度下,进展很快。

所以到了现在,从江州南昌到广州番禹的驿道已经焕然一新,而大庾岭道已经重修,便于大规模物资转运,这是沿线官民群策群力的结果,而其中也少不了商贾们的作用。

黄州商贾跟随官军一路南下,而随着战事进展顺利,商队也开始活跃起来,往返于西阳和番禹的商路,由镖行构成的商队已经往返了数次,对于驿站的设立,从成本角度出发,总结出了极其可靠的意见。

江州各地大户、豪强,被南昌城外人头阵震撼之后,不管心里服不服已经归顺了新朝廷,其力量被宇文温借用,为驿道的修整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

这样的支持,如今即将得到丰厚的回报,江州各地大族参与经营来自岭南的海盐、奇珍异宝等买卖,算是宇文温的谢礼,当然,这要根据先前各家贡献大而定。

基于各种原因,宇文温的地盘一直局限在黄州这个不上不下的地方,后来被人当做碍事者,安排去攻打岭南,殊不知这对于宇文温来,就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别人眼里的烟瘴之地,却是宇文温打开局面的一块黄金宝地。

“寡人迟早要班师,朝廷应该会认可你为广州总管,若真是那样,在离任前完成西京古道的疏通,届时粤北和湘南的交通,会如同粤北和赣南的交通一样得到改善。”

宇文温擦了擦手,将凉茶一饮而尽:“用不了多少年,寡人会让所有人知道,岭南,并不是一个鸡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