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让人怀疑:那里面是不是储存了已知文明疆域的所有文化产品。
《瘟疫公司》的玩法相对单一,不过相当有趣。
在这个游戏里,玩家必须将所选定的病原体传播到全世界,制造出所有人类都死于该病原体的超级瘟疫。
游戏过程中可以收集dna点数,来不断修正病原体的传染能力与致病能力,同时要避免被政府和药物封锁压制。
当杀死所有人类时,玩家胜利。
反之,当病原体感染被封锁在一个地区无法再向外传播,或者治愈药物研究成功发放出去,那么游戏失败。
可选的病原体有很多种,从最常见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到纳米病毒、生物武器甚至是一些虚构的特殊病原体,种类繁多。
每种病原体都有不同的特性与玩法。
正是因为病原体选择的多样性,才使得这个地图极简——主场景只有一张世界地图,对,就是地理书上的那种世界地图,一眼能看见几大洲几大洋的那种——操作单一的游戏充满了可玩性。
但以上,全都不是让关理想起它的原因。
作为一个体量偏小的单机游戏,《瘟疫公司》自带的病原体种类也就那么多个,多玩玩也就玩透了。
于是创造力爆棚的玩家们……开始玩起了d。
d,即“difiat”,本意为“修改”,但在游戏领域,常被称为“模组”。
可以直接将d理解为:由非官方人士制作出来的,对游戏的修改或增强程序。
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d,甚至出现了d比原作更有名的情况。
一个显著例子就是一代中国玩家们曾玩过的《红色警戒2》。
——绝大多数中国玩家玩到的都不是原版《红警2》,而是它的d《共和国之辉》。
只要游戏里出现了中国阵营,那玩的就是《共和国之辉》,因为原版游戏根本没中国……
《瘟疫公司》层出不穷的d,也充分发挥了广大玩家们超凡脱俗的联想能力。
有自己修改出新病毒叫“二刺螈”,并用“二刺螈”去毁灭世界的。
有利用解药机制并修改胜利条件,把《瘟疫公司》玩成了《解药公司》的。
也有爱好者使用sp的概念来制作病毒。
“sp-008-丧尸病毒”、“sp-27-发条病毒”这种名字里都带“病毒”俩字的sp项目最先遭殃。
其它比较有名的、可传染性的sp,也都被纷纷下手。
甚至于本来跟“瘟疫”不搭边,只是有一定名气的sp,也都被拉过去做进了游戏。
一时间,无数k级末日情景纷纷在《瘟疫公司》的地图内上演。
其惨烈程度让基金会为之侧目。
关理偶然接触过那些sp模组,甚至尝试过不同作者制作出的不同d,每个都有一定的差别。
——这个008的传染性爆炸了,那个008致死性略可怕,还有一个008……来卖萌的?
看着病原体盯着sp的名字在世界上肆虐,的确很有意思。
尤其是在一些场景文字被触发的时候,又可怕又想笑。
游戏提示:“sp-73已经进入了中国!”
世界新闻:“令人担忧的新疾病在中国被发现。”
神特么新疾病,受害者全都是被扭断脖子秒杀的,你治疗一个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