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春,崇祯终于承受不住内外压力,宣布向海汉请求停战。
但这个时候再想进行停战和谈,大明这边能拿得出手的交换条件就已经几近于无了。不过好在海汉也需要时间来消化短时间内攻占的这些地区,所以还是同意了大明的和谈请求。
不过这次的会面地点就没有再选远离大明京城的南方地区了。海汉选择了距京城三百里外的大沽口作为双方的会面地点,而且指明要崇祯帝亲自出面,以保证双方协议的有效性。
不知是不是海汉有意为之,最终确定的谈判日期恰恰是这年崇祯皇帝生日,也是颇具讽刺意味了。
在穿越行动二十七年之后,陶东来终于是见到了自己的对手。但此时才四十三岁的崇祯帝,已是头发花白,外貌衰老,看起来甚至比年逾六旬的陶东来还要老一些。可见他这些年里为了应付时局也是心力交瘁,但大明的衰落并非他一人之过,也不可能凭借他一己之力就改变大明的命运。
好在海汉出现,没有让中华文明毁于蛮夷之手。由海汉来取代大明,大概是对这个国度最好的出路了。
陶东来此次代表海汉所提出的条件,可就不止是与大明划江而治了。他要求大明朝廷对海汉国无条件投降,将现有的统治区以和平的形式交接到海汉手上。为此海汉将保证大明王室人员和所有在任文武官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保证他们今后不会因为停战之前的任何行为遭受海汉的追究。
此外海汉还会将目前的顺天府地区划给大明王室作为封地,在封地内保留大明的统治权。这就相当于是让大明在名义上继续存在,但也仅仅只是作为海汉的一个藩国存在了。
当然崇祯也有权不接受这的条件,但陶东来提醒他,此时已经有超过五万海汉军在大沽口集结待命,如果崇祯代表大明拒绝海汉的条件,那么战事就将继续进行,而京师就将会是海汉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陶东来当然也没忘记使出海汉的惯用手段,邀请崇祯参观已经驻扎在大沽口的海汉海陆两军部队。
崇祯过去这些年里只听说海汉军如何如何了得,但亲眼见到这支军队也还是第一次。而这一趟走下来,也是让他心中的所有侥幸都被一扫而空。
明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与对手的差距之大,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陶东来让手下向他展示了几种杀伤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如重型机枪、榴弹炮等。这些造价高昂的先进武器虽然尚未在海汉军中的大量列装,但已经可以投放到作战行动中使用。
陶东来展示这些武器性能的目的,就是要让崇祯明白,大明想以武拒统,已经基本不太可能,双方军队的实力差距太大,继续交战不过是徒增明军伤亡,而海汉顶多就是多花一些军费罢了。
“攻破京城,覆灭大明,对我国来说都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但我国愿意通过停战和谈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让朝代的更替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这样对大明,对海汉,对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历史会怎样记载这一段故事,是你退位让贤,以天下社稷为重,赢得后世赞誉,还是顽抗到底,最终被我军击杀于紫禁城内,成为后世唾弃的敌酋,选择的权力在你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