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第2465章(1 / 2)

当战争转化成了单纯的国力比拼之后,满清底子薄,基础弱的劣势就开始慢慢显现出来。尽管满清想方设法引进了西方的武器制造技术和相应的战术,但其兵工制造能力完全依赖于从大明获得的少量匠人,别说跟海汉相比,就算与大明比较也是相去甚远,进入到消耗战之后,军备的供应就很难再跟得上前线的作战需求了。

而反观大明这边,只要朝廷肯拉下脸面继续向海汉求助,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海汉提供的军火。尽管这些武器都是海汉军中已经淘汰换代的旧式型号,但其作战性能却已经超过大明自制武器不少,并且能在战场上对清军形成有效杀伤,这就已经足够了。

1646年秋,明军终于成功夺回锦州,将战线推进到距离沈阳城不到四百里的地方。而陷入被动的满清不得不将原本部署在辽东半岛和朝鲜边境的部队调回西线,以阻挡明军继续向沈阳推进。

入冬之前,清军以死伤四千余人的代价,总算是暂时将明军逼回锦州大营,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冬季的喘息之机。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其实满清已经初露败像,只要大明这边不出什么自乱阵脚的岔子,海汉也一直给予支持,那迟早都能把满清活活耗干。

皇太极并非看不清形势的莽夫,而且他身边也有不少智囊,自然能意识到战争已经在朝着对自身不利的方向发展。如今清军战损极为严重,又难以及时补充兵员,如果继续打下去,那丢掉沈阳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为今之计就是尽快促成停战,然后重新与大明讨论和平条件。

但由满清派出议和的使者统统都被大明赶了回来,毕竟崇祯也不傻,既然当下有机会铲除辽东顽疾,那就完全没必要在当下这个时候与对手停战议和。战争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不如咬紧牙关,争取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满清这个麻烦。

满清在大明这边碰了钉子,转而把希望放在了海汉这边。海汉在背后给予大明的支持并不是什么秘密,满清认为如果能让海汉停止对大明提供支持,或许就能让大明重新审视和谈的必要性。

1646年年末,皇太极亲自出动,在金州以北靠海的永宁镇与陈一鑫进行了秘密会晤。皇太极希望海汉能够出面劝说大明停战,为此满清愿意在辽东半岛的地域分割上对海汉作出更多的让步。

对于满清的意图,海汉这边自然早就看得明明白白。大明与满清停战对海汉而言并不是最好的结果,只有让这两家拼得鱼死网破,海汉才能成为最大的赢家。但满清这次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助,就说明其战力已经难以为继,再继续打下去恐怕真就要崩盘了。

而满清一旦崩盘,大明没了外敌牵制,那么接下来肯定就会调转方向跟海汉算帐了,这当然也不是执委会乐于见到的局面。所以对海汉最有利的做法,还是得让这两方继续打下去,而且最好不要太快分出胜负,让海汉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好接收天下的准备。

陈一鑫表示海汉目前提供给大明的物资和其他支持都是有偿服务,出于商业信誉的考虑,海汉不太可能单方面终止这些支持措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