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宴上,也有人对来自大明的李奈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即会不会担心海汉军力壮大之后,将对大明造成安全方面的困扰。
李奈的看法却与费策贤不一样:“在下并不认为海汉的装备升级会对大明产生威胁,恰恰相反,我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全会得到更好的保障……可能还不仅仅是大明沿海,应该说海汉的盟国都会因此而受益,爆发军事冲突的几率会减小很多。”
李奈认为今天到场的各方都会对海汉的军事实力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会意识到在军事上挑战海汉的风险有多大。这将会让各方与海汉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降低,特别是与海汉建交但关系并不太和谐的大明和荷兰,应该会更谨慎地审视与海汉存在的利益冲突,主动避免采取过激的手段。
李奈正侃侃而谈的时候,陶东来从他身后走了出来接话道:“三少爷真是这么想吗?就不怕我国对大明发动突然袭击?”
李奈转头一看是陶东来,笑着应道:“陶总说笑了,贵国如果真打算采取某些军事手段,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在今天这个场合展示新武器,而是应该把这些厉害手段都藏得严严实实,等动手的时候才突然亮出来,那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东来道:“看来三少爷对我国的策略吃得很透啊!你说得没错,我们这次之所以请大家一同见证新式武器的亮相,就是想让各方知道,我国没有在今天到场各国的地盘上开战的打算。我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也希望各国的立场能和我国保持一致。”
陶东来特意强调了“今天到场”这几个字,有心人听在耳中,便会意识到陶东来其实是意有所指,今天没有到场的国家,显然就不在海汉的和平承诺之内了。
而近两年与海汉有过交战记录的国家并不多,只要是消息不太闭塞的人都能立刻数出来——西班牙、满清、日本。
这几个国家与海汉交恶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海汉对付他们的手段很一致,就是出兵开战。尽管这三个国家的地盘距离海南岛都十分遥远,但海汉只要动手便是大动作,先后夺下了西班牙控制的马尼拉地区,满清控制的金州半岛地区。日本的运气稍好一点,海汉军打完仗就主动撤走了,没有在当地驻军盘踞,但还是在临走前将其最主要的外贸港烧了个一干二净。
这三个国家与海汉间的冲突程度,显然要远远超过大明和荷兰,而且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调和矛盾的迹象,如果陶东来接下来宣布对其中之一继续开战,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不管海汉瞄上的下一个倒霉蛋是谁,反正不要轮到自己头上就行,看过了海汉这次展示的新武器装备之后,也没什么人有胆子再去考虑与海汉对抗的可能性了。
郑柞找机会试探了一下白克思的口气,果然如他所料,这次比武活动期间所展示的各种武器装备,全部不在出售清单之内,也没有任何例外和特殊待遇可言。
“小王爷,你是自己人,我也不瞒你,这些新武器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产能远远不足供应我国军队的需求。而且这些武器的设计方案涉及到了很多机密,要等到我国出售它们,那大概得是我国拥有更厉害的武器之后了,我可没法给你一个准确的时间表。”白克思的回应比较婉转,但态度却很坚决。
郑柞仍是不甘心地追问道:“那零散买几支连珠步枪,让我父王的贴身侍卫使用,这总没问题吧?”
白克思听他将郑梉的名号搬出来,当下笑道:“清都王在贵国位高权重,谁敢威胁他的安全?哪里用得着这种武器来保护,小王爷说笑了。”
安南国内战之后,郑梉便以摄政王的名义实际控制了安南政权,原有的黎式王族已经完全成了傀儡,而掌控南方地区的阮氏也被清算得干干净净,郑梉推翻黎氏自行称王,也就只是差一个合适的时机,在安南国内已经没有谁能够威胁其统治的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郑梉出了什么问题,那必然也是由已经铺好路的郑柞上位接掌大权。而且郑柞背后还有海汉的支持,相信安南国内也没人能够与他竞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郑柞反倒是这种极端情况的最大受益人。
郑柞无奈之下只好另寻突破口:“既然这种连珠步枪不能卖,那普通步枪总得多卖一些给外国。去年在贵国定的一千五百支步枪,到当下都还没有完成交付,差着好几百支枪,您可得替我催催了。”
白克思道:“我记得当时跟贵国议定的交付期是一年,这不还没到一年之期嘛,小王爷请放心,期限之前肯定悉数交付给贵国!”
海汉对外销售数量最多的武器便是火枪,以早年定型的前装式燧发枪为主。每年光是卖给福建和安南两地的火枪就至少在两千支以上。再加上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订单,海汉近两年出售的火枪都在年均三千支以上,对兵工部门的产能是极大的考验。
而与此同时兵工部门还要优先满足海汉军自身的武器需求,那么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就只能对外销武器分批生产分批交付,整个交付期可能会长达一年以上。虽然买主们会对这种交付速度感到不满,但毕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也没其他地方能买到性能相当的武器了,就算海汉交货再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当然像郑柞这样的老主顾,也会仗着自己与海汉高层的关系,在沟通时故意施加一些压力,以迫使海汉能够及时足量地交付订单。不过他遇到白克思这种善于打太极拳的老江湖,这一招就不是那么好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