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过去未必了解海汉在海外的兵力部署状况,但如今出现了能把触手伸到南海的中间人,想继续对清军实施情报封锁或许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如果让对手意识到海汉的软肋在于有限的兵力和漫长的物资补给线,那么他们肯定会设法攻击这些弱点。
海汉其实也早就意识到了辽东统治区所存在的短板,并且一直在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改善。前两年收编过来的东江镇人马,如今都已经在金州定居,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明军也改头换面,被分散编入了本地驻扎的几支海汉部队中。其中一些资质较好的人员,在接受专门的训练之后,便会被选拔到一线作战部队中,与正规军一同执行战斗任务。
这样一来,虽然驻扎金州的海汉军在编制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实际兵力却是增加了不少,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局势紧张时从南方增派部队的需求。但这种补充毕竟是有限的,除了海汉军对兵源质量的一贯要求之外,军费上的压力也是原因之一。
海汉一向是走精兵路线,加之辽东远离本土,相应的军费开支非常高昂,所以也很难在辽东维持编制规模过大的驻军。这就使得辽东统治区陷于两难境地中,一方面因为兵力有限承担不起太大的人员损失,另一方面又因为军费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增大驻军规模。
所以对陈一鑫而言,当前在金州地峡与清军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反而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清军忌惮海汉的坚固防线,不敢贸然来攻,而海汉也乐得以此局面达到牵制清军兵力的目的,同时为己方在金州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但如果清军拥有了大批火器,能够让战斗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那他们肯定就不会再甘于现状,肯定会主动打破目前的战略平衡,而这正是金州当局所要竭力避免的状况。
只有从现在开始,立刻切断清军从外界获取军事资源的渠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陈一鑫暗暗盘算自己手头所能指挥的海上力量,大概并不足以封锁从金州地峡到鸭绿江口的数百里海岸,必须要得到海军更大力度的协助才行。
海军司令王汤姆目前驻扎在朝鲜的大同江基地,要想有所行动肯定先得跟他通气。陈一鑫拟了一封电文,然后交给通信兵发去大同江基地,接下来便是等待答复了。
“老钱,你看看这个。”第二天一早,王汤姆便敲开了钱天敦的大门,向他展示了昨晚从金州发来的电文。
电文的内容主要是向王汤姆这边通报了陆战队的行动成果和撤到金州之后的情况,并向王汤姆和钱天敦请示接下来的安排。
钱天敦看了一遍电文,点点头道:“看来情况比预计的还要更好一点,目标被你的人直接消灭了,这头功又被你们海军抢去了。”
王汤姆叹口气道:“惨胜啊!你也看到电文上说的了,陆战队撤退的时候被清军追击,战死了好几十人,拿这战功不容易啊!”
钱天敦道:“陈一鑫建议尽快封锁辽东海岸,以杜绝外部势力向清国提供军事资源,你怎么看?”
王汤姆沉声道:“我觉得只是封锁还不够,应该趁这种军事合作还没形成气候的时候,就彻底切断他们的渠道!我听说舟山那边在扬州打了一场之后,已经在策划进一步的行动,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在当地把金盾护运的生意做起来,把宁波的盐业生意强行推广到长江口以北。我们这边虽然没什么买卖可做,但总得给自己弄点好处才行。”
钱天敦笑道:“这才是你一大早就跑来找我的真正原因吧?”
王汤姆正色道:“你我手上有整个东北亚地区实力最强的武装部队,要策划大动作,我肯定先得跟你好好商量一下。”
钱天敦不置可否地应道:“你有什么想法,先说来听听。”
王汤姆快步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抬手指向辽东半岛面向黄海一侧的海岸道:“过去这两三年,我们对辽东海岸的清剿扫荡行动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了,基本做到了让这些地区片帆不得下海。但这还是没有能够成功杜绝有人通过海上偷渡到清国控制区。其实我比较怀疑,对方的路线是穿过渤海海峡,从辽东半岛的西海岸登陆上岸。”
钱天敦点点头道:“所以你打算拿着这个借口,让海军进入渤海活动?”
王汤姆点点头道:“如果时机合适,我们还可以安排几次大的作战行动,让大明也出兵参与,给他们展示一下肌肉。”
实际上在完成对芝罘岛和旅顺口的控制之后,海汉其实就已经将渤海海峡纳入自己的海上辖区了。不过为了避免刺激到明廷,海汉海军极少深入渤海活动,对辽东半岛西海岸的打击力度也远不如东海岸那么强。但辽东半岛上原本的三个卫,除了位于南端的金州卫已经被海汉占领,另外两处复州卫和盖州卫,其卫城都是位于西海岸,也是清国京城沈阳到金州的重要交通节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