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9章 境遇差异
站在安道石的立场上,自然希望能够把握好这次难得的留学机会,从海汉尽可能多地学到真本领。今后自己能爬到多高的位置,很可能就要看留学期间的努力程度和造化了。但能在三亚留学多久,并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看国家的安排,毕竟他们的留学费用相当昂贵,在海汉多待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国家当然希望他们越快学成归国越好。
关于海汉提供的军事培训在专业方向上的分类,朝鲜方面此前的确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什么针对性的准备。安道石之前的猜测,认为海汉人可能会根据不同兵种来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但没想到这培训课程的专业划分并非根据兵种,而是军官在军队中的不同职能。
以安道石的认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官当然不能只会指挥打仗,跟军事相关的事务都得懂点会点才行,但他也从未想过这些东西还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去学习,如果只学其中一个专业,成效肯定要大打折扣。
不过安道石立刻便想到福建明军历年来派遣了多批学员到海汉学习军事技能,对此应该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倒不如问问董尚义,要如何选择才最为合理。
董尚义听了他的问题后笑道:“安兄的意思是所有专业都想学,但又不想因此大大延长留学的时间,这样理解可对?”
安道石道:“正是如此,还请董兄弟为我指点迷津。”
董尚义道:“过往从我福建军中派来三亚留学的人员其实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其实很简单,一次留学学不完的东西,那以后再多来几次就是了。”
“多来几次?”安道石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董尚义的意思,琢磨了一下才道:“董兄弟是说,多来三亚留学几次?”
董尚义点点头道:“是啊,以后再找机会来进修就是了。我福建军中有三四次留学经历的也不乏其人。每次学一部分课程,多得几次就能学完了。”
董尚义并非吹牛,福建军中许甲齐、许裕拙等将领都曾多次到三亚进修,接受短期的军事培训。而像这样比较灵活地安排留学时间,也能将这些高级军官不在岗期间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他们不用在三亚一待就是一年半载,只要有那么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联系海汉军方,自行到这边来学习一些单独的课程。当然了,这种单独开小灶的费用,肯定要比成批培训的大锅饭高多了。
然而这在董尚义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对朝鲜学员来说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难题,他们能够来这一趟就已经殊为不易,至于今后还有没有再来留学的机会,当下根本连想都不敢想。这种一次学不完就安排多次进修的操作,他们肯定没法效仿福建明军。
安道石苦笑道:“董兄弟说得有理,不过在下恐怕没有条件能想来便来,这一次能来就已经殊为不易了。”
董尚义恍然道:“对啊,贵国距离三亚实在太远,这往返一趟路上就得好长时间了……那要解决安兄的问题,可能就只有向海汉申请,延长在三亚的留学时间了。”
安道石当然不便跟外人说明本国的具体困难所在,申请延长留学时间是可以,但相应的经费问题却没法解决。福建明军出了名的财大气粗,自然不会将留学经费问题列入到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而董尚义也是如此,就没有想到朝鲜的难处并不是时间问题,而在于别的地方。
安道石见无法从董尚义这里获取到有价值的答案,又不想说多了暴露自身的问题,便主动转移了话题:“不知董兄弟这次是选了什么专业,可否透露一二?”
董尚义道:“在下身为千户,自然是以作战指挥专业为先。至于其他专业,看今后有机会再来学吧……对了,听说今年朝鲜战事颇为激烈,安兄能够被选派来三亚留学,想必是凭战功拿到这个资格了?”
董尚义这话试探的意味颇浓,安道石点点头承认了他的猜测:“在下有幸曾随海汉军一同出战,表现也得到了海汉将领认可,所以才会被朝廷选中送来三亚留学。”
董尚义一听安道石参加了今年的战事,顿时也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安兄可否说一说,是与哪位海汉将领并肩而战?”
“并肩而战可称不上,在下只是适逢其会,随高桥南将军在我国北部平安道追击战败逃窜的清军,前前后后大约有十几天吧。”安道石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一些,不要显得太卖弄,但实际上他自己对这段难得的经历还是相当骄傲。只是作战行动中涉及很多军事机密,他也不便向外人卖弄其中细节,以免节外生枝。
董尚义倒是听得两眼放光:“原来安兄曾随高桥南将军一同作战!这真是好生让人羡慕,听说平安道追击战中联军歼敌数千,安兄能获得高桥将军认可,想必也是表现颇为出众,斩获了不少清军人头吧!”
安道石道:“当时清军惶惶如丧家之犬,只想着逃回辽东,根本无心与联军交战,的确是被消灭了几千兵马。不过当时打主力的仍是海汉军,我等只在其中出了些许微薄之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