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此次出兵援朝,虽然是由海汉牵头组织,但联军当中有明军部队存在,这就给了朝鲜国王一个极好的理由说服国内的反对派,毕竟连宗主国都已经派了部队来了,朝鲜国还有什么理由选择不战乞和呢?
许裕拙想在辽东有所表现以便能让海汉对福建许氏的实力更加重视,而海汉也希望利用福建明军的特殊身份,让朝鲜更好地配合自己的作战计划,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当然了,双方多年来的深度合作所建立起的互信和默契,也是海汉将领们愿意让福建明军加入到这种颇具风险任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因。
“那就请许将军做好准备,三天后我们从江华岛出发北上。”王汤姆已经拿定了主意,不管这三天内朝鲜人是否就备战工作作出显著的改进,针对清军的侦察行动都必须要尽快进行,以免贻误战机。海汉手中虽然掌握了黄海地区的详细地图,但很多地方仍旧需要在战前进行实地考察,作为指挥官才能做到心中有底,制定出更为妥善的战术。
这个时候压力最大的人倒不是他们这批远征军的指挥官,而是在王汤姆这里碰了一鼻子灰的金尚宪。作为朝鲜国内的主战派领袖,金尚宪无疑是对联军舰队的到来寄予了厚望,并认为这应该便是朝鲜脱离灭国危机的最大助力,但他着实没想到海汉将领并不是那么好打交道,仅仅因为江华岛的备战工作不力,便几乎要拂袖而去。
金尚宪当然也知道己方的确是有一些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这江华岛的港口码头就完全无法应付庞大的联军舰队进驻。但这也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从李希在三亚那边请动海汉援军,到朝鲜国内接到消息,便花了约莫五天时间,而他在朝堂上与主和派争执,说服国王下决心与清军决战,中间又是耽搁了好几天时间,然后征募民夫,制定港口的扩建施工方案,准备各种建材和工具,将人员和材料运抵江华岛的港口,联军舰队都已经到了舟山了。剩下这短短几日工夫,自然是来不及将原有的港口设施扩建为海汉要求的标准。
金尚宪自认已经是让国内的相关机构全速运转来确保海汉舰队能够尽快入住江华岛,但所能完成的程度在海汉人眼里显然离合格还相差甚远。但金尚宪也挺委屈,谁能料想到海汉舰队规模如此庞大,又来得如此之快呢?原本准备的接风宴,因为王汤姆不愿出席,自然也只有取消了,不过金尚宪没忘记把等在宴会现场的官员们统统骂了个狗血淋头。为今之计,也只能下令本地的施工人员全力工作,昼夜不停,如果三天之后还没法改善现有的港口状况,那么各级负责官员和工头都得以耽误国事论处。
至于海汉所要求的其他几处备选地点,并非朝鲜国不乐意把这些地方交给海汉驻扎军队,而是海汉选的地方大多距离附近城市较远,有的甚至是无人居住的区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修建起可供数千人驻扎的营地和港口,所以只能先搪塞过去,将海汉军的落脚地安排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江华岛。只是这种折衷的安排显然无法让海汉将领满意,还被视作了无心与清军交战的表现,专程从汉城赶过来接待海汉人的金尚宪不得不大呼冤枉了。
第二天上午,上千名朝鲜民夫便来到港口,开始赶工扩建现有的码头设施。目前最为急迫的是要在港口处搭建能够停靠威严级战舰的栈桥,数百根大腿粗细的原木在海边被木匠加工成一头尖的样式,然后民夫们合力将其竖起,钉入近海的海床中,作为栈桥的支架。但由于缺乏大型施工机械,仅靠人力的肩抗手抬,施工速度并不理想。
江华岛上的官员几乎都来到了港口监工,工头们也不遗余力地指挥民夫们的劳作,只可惜海汉所看重的并不是他们卖力的程度,而是实际的运作效率。
“如果以国内的施工效率作为十分的标准线,那我看朝鲜人顶多只有五分。”钱天敦在码头上观望了一阵之后,便摇摇头得出了结论:“以这样的施工速度,三天过后也没法建成能够让威严级战舰停靠的码头。”
“至少要五到七天。”王汤姆对他的看法表示了赞同:“这还得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如果天公不作美,又或者中途出了什么施工事故,那需要多久就很难说了。”
“出发前颜楚杰说这次跟清军交战是五国联军,但我现在觉得其实四国就够了,以朝鲜人的这种表现,我是不太想在战场上跟他们并肩作战。”钱天敦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连个像样的港口都没有……这仗不好打啊!”王汤姆也觉得有些丧气,他本来对这次北上的军事行动充满了干劲,但朝鲜这边的实际状况却是给他泼了一盆凉水。海汉海军强则强矣,但对于后勤的依赖一点也不亚于陆军,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甚,如果在交战区的后方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补给港,那势必会大大影响到海汉海军在战场上的发挥。
当天下午终于是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朝鲜国承诺支付给海汉的首批军费两千两黄金,终于是比预期时间提前运抵了江华岛,并由金尚宪亲自出面与王汤姆完成了交接点算。这笔钱本来是以开拔费的名义提供给海汉,不过由于朝鲜使者手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钱,只能推迟到联合舰队抵达朝鲜之后才支付。但实际上舰队出动的所有花销,都是由财政部调拨的临时预算垫付,之后再从这笔黄金中扣除,所以王汤姆一到江华岛就坚持要先把这笔钱收回来,以免国防部的军费开支出现大窟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