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聘用了这批葡萄牙教官的大半年中,他们已经协助军训部门训练了数量超过一个营编制的新兵。由于在三亚这边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待遇,这批葡萄牙人也乐于长期待在这里当教头,毕竟这地方安全,完全不需他们上战场打仗,而且所能获得的收入也远远超过在澳门当武装侍从的水平。
对于海汉而言,这批外聘教官的到来大大地解决了自身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而聘用他们的花费,从效果来看也算是物有所值。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军训部门并不会让葡萄牙人插手,这事有专门的政治部负责,有一整套的思想培训内容让那些懵懂入伍的新兵们在短期内就成长为执委会的忠诚战士。
海汉这边在尝到甜头之后,在近期的扩军潮中便再次想到了葡萄牙人,希望他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军事教官来三亚任职。而澳门理事会在经过了反复讨论之后,认为在军事上协助海汉的结果还是利大于弊,便决定再派出一批人到三亚来服役。
在进行了人员登记和检疫工作之后,邱元便让人带着这批人去另一处码头搭船渡过海湾,到胜利港驻军警备区报到。那边自然会有军方的人接手,安排好他们接下来的生活。而托马斯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他还必须要申请和执委们见面,传达澳门理事会的某些意见。
两个小时之后,胜利堡内某处会议室内。
“托马斯先生,如果葡萄牙商人只是想要重返安南从事贸易活动,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还可以给予一定的协助。但贵方想要在当地建立永久性港口和其他的军用设施,这个就恕我们无能为力了。”陶东来沉声说道:“我们在安南国海岸线上暂时控制的几处港口也都是以租界的方式在进行使用,我建议贵国也可以效仿我们的这种方式。”
托马斯听得暗自腹诽,海汉在安南占的地方的确是以租界的名义,然而无论是海汉还是安南,大概都已经没有了再一次交换这些地区实际控制权的打算。这些地方究竟是叫做海汉租界还是海汉领土,大概海汉这边是不太在意的,真在意这种名称差异的可能就只有安南的史官,至少“租界”这种说法记载下来还不至于让安南在脸面上太难看。
但这种办法海汉可以用,葡萄牙人却没法照搬。原因很简单,因为葡萄牙人当初所支持的是南越朝廷,跟现在统治安南的北方朝廷就是单纯的敌对关系。如果不是海汉的及时介入,北方朝廷说不定这个时候早就被推翻了,所以现在掌控安南大权的这帮人对于葡萄牙人非但没有任何的好感,反倒是忌惮的情绪居多。
如果葡萄牙人想向现在的安南朝廷申请类似澳门这样的居留地,先不说使用地皮的时限问题,光是提这个方案就有极大的几率被安南人直接回绝掉。对刚结束不到一年的内战记忆犹新的安南朝廷,大概不会这么快就原谅自己曾经的对手,更别说赐予他们土地,让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定居了。
但葡萄牙人想要维持马六甲到澳门的航线,那就必须在这段漫长航程的中途拥有一些安全的停靠点才行。现在的三亚可以算是一个,但从三亚到马六甲海峡的葡萄牙港口,航程足足有上千海里之遥,这么远的距离如果单凭出发时所携带的补给,无疑将是非常困难的一段航行。于是在地处航程中间的中南半岛,即现在的安南国南部的海岸线上建立安全稳定的停靠点,就成为了葡萄牙人必须要完成的一个目标。
1629年上半年安南内战结束,葡萄牙人全面撤出安南之后,葡萄牙商船往返于这段海域开始变得异常的艰难,原因便是他们先前可以停靠的一些港口,现在全都被安南朝廷所封禁,以至于船员们不得不冒着在海上断绝补给的风险去完成这段航程。
原本葡萄牙人还指望着海汉这边在战后能够迅速地重建会安港,这样他们也能跟着一起沾光,但没想到海汉人帮着北方朝廷打完内战之后就直接撤军不管了,说好的南方港口也一直是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拖到下半年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海汉人拖得起,但葡萄牙这边可就拖不起了。由于途中补给不便,原本往返于马六甲海峡和澳门之间的葡萄牙商船在近半年中已经缩减到前两年的三分之一不到,而剩下这些船当中的绝大部分,还是看在与海汉交易的丰厚利润上才在继续坚持。其他的船只大部分都开始转往南洋,探索班达海、马鲁古海、哈马黑拉海这些未知海域去了。
如果再继续拖下去,就势必会影响到现在的海贸状态了,澳门理事会权衡之后,认为既然海汉人暂时不想动,那不如自家主动一点,在中南半岛寻求合适地点来建立停靠补给点。但这个事肯定是没办法绕过海汉来办,于情于理都必须先得跟海汉人打声招呼才行,毕竟他们才是现在安南朝廷的庇护者。
当然了,来此之前托马斯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知道己方所提出的要求未必会被海汉人所接受。毕竟这类军民两用的设施有些敏感,海汉人都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脾气,理事会的打算多半会被拒绝。果然不出所料的是,陶东来在听完他所提出的要求之后就作出了非常明确的拒绝,反倒是建议葡萄牙人采用租界形式来寻求他们所需的地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