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这个天国不太平> 882章 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

882章 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2 / 2)

这两年,随着各地办理的师范学院纷纷起来,最早一批的帝国师范大学、南方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三年制的师范毕业生,因此教师的缺编情况有所缓解。当然,只是表面上的那种缓解:一个初级学堂或是中等学堂,分配一两名师范毕业生从教,其他的仍旧是一些私塾先生和账房先生临时凑数,其实还是缺员严重,一个班级学生动不动上百号人,挤在大礼堂上课,而任课教师每天连轴转着上课,忙活十来个小时,数月下来没有一天的休息。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的单休双休的规定,而是除了传统的那些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春节等节日外,其余的全部不休息。

不过,这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随着各省前年建立的师范学院第一批毕业生今年夏季的毕业,数以万计的师范类毕业生便会充实到各地的中等、初等学堂里去,而将那些私塾先生和业余的账房先生们替换出来,让他们去教教夜校的成人识字也好,或是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也罢,陆续将各地的学堂丰富起来。否则,像前两年那样,各地学堂建起来,校舍盖好却没有教师,只能一个教师四处串场子什么都教,不过再怎么样还是有些效果的,当然,这主要其实还是得益于教育部刊发的各类教材。

这些教材,原本就是冯云山提出的框架,然后他又都一一亲自参与审核,并几经修改。比如那语文,当然不像后世一样的称之为语文,而是采取民国时期的叫法:国语。

冯云山为了编出一套好的国语教材,他毅然抛弃了后世的被人诟病的语文教材,而是仔细回忆了下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进行参考。毕竟,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号称能让不少人仅仅念完小学,便能在纷乱的民国时期的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不得不说,模仿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教育部义务教育司完全按照冯云山的要求做下来了。全书字体选用多位著名书法家的颜体楷书,结体方正,笔力雄健,富于阳刚之美,整本书甚至可以充当书法字帖来使用。而其中的课文,每课均有插图,采用华夏传统写意技法,只有黑白两色,却富含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西方教科书,也不学旧式的竖排文言文。当然,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冯云山当初要求:国语课本要注重自小培养儿童的民族和爱国之心,教会他们中华美德,这方面,便借鉴了《弟子规》,做到童蒙养正,固本培元。这样以来,课文里面既不是传统的说教,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文字,再配上生动朴素的插图有插图,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这样,又将“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的用意融入进去,冯云山相信,这将近三千万的学龄儿童,几年之后,经过学堂的义务教育的培养,哪怕不继续念书,也能很快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能独立自营、爱国有为的子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