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这个天国不太平> 834章 电缆和油田

834章 电缆和油田(1 / 2)

回到马袅镇上,冯云山还饶有兴趣的让临高县长王承烈将镇公所的镇长以及警师、税师、教师等相关人员都找来,召见了他们,勉励他们好好为自己、为中华帝国效力。

通过了解,冯云山清楚如今的县以下的各乡镇基层官府都已经建立了起来,作为最底层的官府单元,直接接触百姓的便是乡镇官员,从后世过来的冯云山最为重视这一层级。

毕竟后世的经验告诉他,乡镇官府才是跟百姓最为密切的,百姓也只是通过各乡(镇)公所才对整个中华帝国朝廷最为直观的认识。因此,能不能争取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取决于百姓能不能过上安定地、能吃饱饭、穿暖衣、有奔头的日子,而这些,却都要通过乡镇一级的官员来直接实现。

不过经过一番直观的查看,冯云山还是挺欣慰的。马袅镇公所还算比较务实,除了镇长和教师是从临高县派来的外,其余的基本上算是四周种植橡胶园的客家移民,也算是本地人了。而且,因为琼州府北部黎族百姓不多,而客家移民主要迁入的都是琼州府北部和中部一带原本人烟比较稀少的地方,因此与黎族争地倒没有发生。因为镇公所本地客家人居多,而且对待移居过来的客家百姓都很好,也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了许多好事,还是很得客家百姓的拥护的。

因为客家移民的团结,加上县衙和镇里给各村的移民补贴了一批粮食,基本没让百姓饿肚子,因此一直以来困扰移民地区的打架斗殴鸡鸣狗盗之事发生的很少,让警务所轻松不少,闲下来的警师和警员,便组织了一批青壮在农闲之余进行军事训练起来,顺便深入山林之中打猎,将祸害庄稼的几头野猪都除掉了。

而镇公所还开办了一个初等学堂,让马袅镇上以及四周村子里的儿童们免费进学堂,让一批几代文盲的农家子弟也能念书识字,成为有“学问”的人。单单这一项,便让一干客家移民真心觉得朝廷和官府的好,甚至先到的一批客家人,还想回两广将留在那边的一些亲戚也迁过来。只不过,他们可能没想到的是,其实整个中华帝国特别是南方都是这样,乡镇公所已经全面建立了起来,一套借鉴后世、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体系已经铺开。

在镇上转了一圈,有十余家店铺开着门做生意,虽然人不多,但在这海岛之中也算是一丝靓丽的风景。不过,大多是出售一些吃穿的,还有药铺和当铺,看来,这里的百姓还是比较穷苦的,连出售特产的店铺都没有,说明没有什么土特产可以让商贩到这里来收购。

不过,冯云山同样也看到,整个镇上的百姓,哪怕是镇公所里的官员,也是个个面带菜色,身穿衙门配发的制服,一看便是油水不足,生活并没多好,估计也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而很多百姓家中,也仅仅是房子因为是由官府统一组织盖的,稍微好看一点,但因为是移民,基本还没累积出多少物什,进到屋内,有些家徒四壁的感觉,关键是这些百姓家里没有多少存粮,总有些朝不保夕的恐慌在。好在冯云山当众宣布只要为朝廷好好种植橡胶树,他以天子的名义保证让大家吃饱穿好。

还是有些太穷啊,毕竟是底子太薄,冯云山心中感叹着。海南乃至以后的台湾琉球等岛屿的粮食问题,还是得从交趾省和日南省这些地方想办法,对了,还有一个爪哇岛和暹罗,这几个地方后世可是世界水稻的主产区,只要能开发出来,能养活一大批人。

冯云山不由暗想,看来要加快东南亚的开发进度才行了。反正帝国本土的人口众多,生活也艰辛,移民一大批前去开发南洋,也很不错,唯一担心的是对如今刚刚稳定下来的国家的冲击有点大,自古中华百姓都是故土难离,客家人还算好的了,也只是从两广到琼州府,还没出省,都是千难万难,几年时间也才迁移过来三十万人不到,要是移民到海外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南洋,除了福建广东一带有亲戚乡邻在南洋的百姓外,估计其他的都不大会愿意,到时候除非强制移民,还真没其他好办法,只能威逼加诱惑双管齐下。当然,那帮土著们也不能就此杀掉,只要能移民过去,那些人口不多的土著们肯定不是华人的对手,何况自己会派兵护卫着。能多压榨那些土著们的劳力,逼迫他们去开荒种地还是不错的。

冯云山就这样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被领着来到马袅海湾的码头边,这里储存着整个临高县先前已经采割的橡胶凝块。

将临高县长王承烈唤来,冯云山发现此人对于种植橡胶园挺有一套的,准备将其提拔为农业部的林业司副司长,让其专心负责琼州府的橡胶树的种植与橡胶加工。

“王县长,不对,朕金口已开,这以后,王爱卿就成了王副司长了,这县长之职也暂时兼着吧。这次召见你,主要是跟你交代一些关于割下来的橡胶汁如何处理的方法。”冯云山看着被刘胜邦领来的紧张异常的王承烈,缓缓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