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七百零三章: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

第七百零三章: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2 / 2)

但凡上位者崇尚智慧,那百姓自然也会变得机谋巧算,难以管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的方向是单向的,观察的方向是双向的。君民可以相互观察,但学习则是民学君的单向通道。

这里面另一个意外之处在于,道家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相当有限,但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则是无限的。人多的一侧总是处于学习的优势之中。这也是老子总是重视弱者,上善若水,负阴抱阳的根源。长期看来,强势的少数人的学习是赶不上弱势的大多数的,即使强势一方不腐化堕落,依然赶不上。天才的出现在全体人类中是随机的,强势方要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自然就只能被弱势方日拱一卒,直至崩溃,换上新的强势方或者其他情况。

这样的情景下,任何朝堂上的机谋巧算必然会被其他人得知,要么争先效仿放大这些策略的负面作用,要么受不了揭竿起义,而加速崩溃。

所以综合而言,在世界观与认识论的二维四象限图上,道家应当是右上的学问,准确一点是右中上。毕竟人学自然很难,人学人一学就会。

如果逆用道家,就会发现,只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信息传播,就能延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扩散,进而一定程度延长朝廷的机谋巧算的效力。当然任何非清静无为,崇圣尚智的组织都是一个注定衰减的组织,或者说注定崩溃的。区别只是时间长断而已。自认聪明的君主,自以为得意或者得计的君主都只是在加速朝廷的衰亡。看似矛盾的双方相互伴生并总是相互转换相互成就,这也是反者道之动的真谛。

到这一章末尾,自然也会搭配天涯知道阁提问:第一个是“怀疑者可不可以怀疑自己的怀疑,怎么样得到无可置疑的学问呢?经逻辑严密地证实或证伪的学问就是符合同一验证条件下的真理了吗?”第二个是“反者道之动有哪些结构分类情况,如何进行,如何应用?比如老子说娶妻娶丑,如何用反者道之动来具体化这个丑的标准?”

这里的课后提问原本是不用问得这么细的,可惜高翰文当时还是觉得大明书生对于学问的探讨真的没什么兴趣与天赋,不直接点名实证的重要性,恐怕很多人都图一乐就过去了。毕竟看完前文,文会吹牛卖弄已经足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