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朱慈烺> 第176章 卫所、土地

第176章 卫所、土地(1 / 2)

凤阳城的郊外,淮河边的柳树已经冒出了新芽,一行人策马而行,打量着周围。

朱慈烺策马环顾四周,这里的地势平坦开阔,很好的土地啊,却是一片荒芜。

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五州分别是寿州、泗州、宿州、颍州和亳州,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直属凤阳府管辖,其他县由辖州代辖,整个凤阳府占了后世安徽省将近一半地方。

凤阳府境内有淮河等多条河流,还有众多大小湖泊,土地的土质还算不错,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加上近年旱灾,这些原本算是优良的田地现在都荒芜了。

朱慈烺根据黄册上记载的判断,凤阳府原本最起码有一千多万亩耕地,现在估计已经荒废了数百万亩。

灾荒战乱后,很多地方都荒废了,甚至千里无人,现在大明各地荒芜的土地太多了,那些士绅地主原本趁机低价买地,现在都懒得买了,买也只捡良田买。

朱慈烺沿着淮河策马而行,一些渠池的痕迹尚在,天气大旱,水位下降,许多地方水流不到已经积满了淤泥荒废掉了,离淮河稍远一些的土地也就荒废了。

杨廷麟策马走近道:“殿下,若是能将这些河渠重新疏濬修理,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

朱慈烺点点头,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地到底还不能种粮了,俗话说不患贫而患不安,只有给百姓安定的生活,让他们有活头,天下才会太平。

朱慈烺眼光一扫,忽然扬着马鞭道:“河对岸的那片土地很不错,为何无人种植?”

朱大典回道:“殿下,那是凤阳八卫的军田。”

朱慈烺皱眉道:“这么好的地浪费真是太可惜了。”

大明吸取了中国历史屯田经验,实行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卫所兵制,在天下设置了三百多个卫所。

说白了就是分田地给军队,让他们分驻全国各地,一个军户平均五十亩地,军官更多,自己养自己,军户世袭,世世代代守护大明的土地。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朝廷不仅在各地卫所分田地,还送牛具种子等,以让军户们耕种养瞻,专心守望,每亩地需缴纳两斗租子,虽然比普通民户的租子重了一倍,但好在还能好好过日子。

这制度本来挺好的,只是时间一长,弊端全出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常年下来,普通军户的军田都被军官们侵占的差不多了,军户也逐渐变成了各个军官们的佃户。

军户们不仅每年要给侵占他们土地的领导打工种地,还要缴纳沉重的租额,拼死拼活一年到头来根本难以糊口。

一个军户的正兵死了,他家中就要再用一个壮丁补充,由于军户生活困难,这导致了许多人当了逃兵,带着家小跑路自谋生计了。

洪武年间就开始有军户逃兵了,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正统三年(1438年),大明建国才七十年,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这时朝廷采开始了募兵之举。

大明中期后,朝廷为了改变各地官员军将侵贪军户屯田之举,又按官职大小给每位军将一定的养廉田,可惜是肉包子打狗。

如今大明建国二百七十年了,逃亡的军户更是不计其数,卫所制早已形同虚设,大多军户的土地成了卫所军官的私地,这些军官就变成了当地的豪强。

众人在周围策马奔驰了一阵子后,朝远处的一座仅有几户人家的村落走去,在村落周围尽是一片农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