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壹三九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节 决策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节 决策(1 / 2)

对于少府和大农而言,任何超级工程,都是他们趋之若虞的政绩。

既然是政绩,那当然不存在反对意见。

甚至,在不少人眼里,天子的这个设想,已经上升到了关乎天下安危,国家稳定的地步。

必须修!

不修不是人!

要知道,当年,严熊主持龙首渠工程,如今,严熊已经是巨鹿郡郡守,有消息传闻,他很有可能在不久后调任河南郡为郡守。

而历来,河南郡郡守都是入朝的热门。

过去六十年,历任河南郡郡守有一半最终都成为了九卿。

剩下的,即使混的最惨的人,也在致仕前获得了封君的赏赐。

而主持昆明池的上林苑苑监司马安,也有传言说,他很可能在未来接任即将卸任少府卿的刘舍的职位。

至于褒斜道工程,虽然是两位国丈出资,但具体工作却是少府和大农在负责。

相关主持的官员,也全部都获得了升迁。

其中,甚至出现了从四百石迁跃到千石的奇迹!

这可是关中的千石实权官员啊!

外放的话,至少是郡尉的格局!

是以,在众人眼里,天子如今倡议的这个超级工程,简直就是一个自带升迁buff的工程。

能不能升官发财,赢娶贵妇美,走上人生巅峰,就看这一博了。

所以,很快群臣就取得了一致意见。

唯一的区别是先修那里?

关中出生的大臣,纷纷觉得,先修渭河运河,打通关中与大河,特别是雒阳的水上联系最为重要!

理由也很充足——自元德四年起,关中每年都需要从关东转输漕粮数百万石以满足长安和茂陵的需求(没办法,人口太多了!)

而为了从敖仓转运粮食入关,少府每年都需要花费一千万钱以上,就这还是因为运粮的民夫,统统都是战俘和奴隶,不要钱的缘故。

若可以修建起这条运河,那么,每年就可以节省数百万的支出,还可以将数千名免费劳动力放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去。

譬如说,九卿各衙门的官署是不是应该修的更漂亮一些?

要知道,如今茂陵的许多豪强建的宅院,那可是富丽堂皇,亮瞎人的狗眼啊!

而关东地区,尤其是梁、淮一带的官员,则觉得,淮泗破败已久,必须投入重资扶持啊!

就你们关中人是人,我们淮泗人不是人?

顶你个肺啊!

于是,毫无意外,这些渣渣立刻就因此而吵了起来。

让刘彻听的有些烦躁,干脆说道:“卿等不必再争执了,朕已经命归义单于去想办法解决工人之事,一旦解决,则两线同时施工!”

在这西元前的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不必去考虑其他民族/国家的死活。

甚至,在很多其他地方,许多统治者连自己的国民的死活也并不在乎。

旁的不说,刘彻就听说了,当年军臣西征,大夏人为了送走匈奴爸爸,直接拿着自己的国民和工匠以及女人,作为礼物送给了匈奴人。

据说,仅仅是工匠,就凑足了三千人之多!

所以,刘彻压根就不担心,夏义会没办法完成他交代下去的任务。

区区十来万奴隶,以幕南的人口数量来说,简直是轻松!

更何况,还有着北匈奴帮忙……

前不久,刘彻就接到了龙城的飞鸽传书,程郑婴和卓王孙的代表兴高采烈的报告他:有人向他们订购了一批数量庞大的军械。

包括上万张弓、数十万支箭矢,还有皮甲五千件、武器数千件。

这可真是超级合同啊!

自然,价格也是很感人的。

一张弓,就需要一个壮年男奴或者年轻女奴来交换……

整个合同,对方总共需要支付超过十万男女奴隶!

买家是谁,已经不用猜了。

除了在燕蓟之战,输掉了内裤,丢掉其大部分武器装备的北匈奴还能有谁?

毕竟,北匈奴正准备再次西征,但问题是——他们在燕蓟之战,不仅仅损失了大量青壮和精锐、牲畜。

更蒙受了重大装备损失,汉军仅仅是缴获的武器和甲胄,就堆积如山,至少有十几万件武器和数以万计的甲胄被汉军缴获。

而他们自己的产能有限的很,假如要靠他们自己凑,恐怕到死那一天也凑不齐。

没办法,只能找汉室交易喽。

而刘彻,其实也很头疼!

匈奴人的那些兵器,像是青铜铤啊角弓啊皮甲啊青铜盔啊什么的,汉室真是瞧不上眼!

少府的官员在监视了缴获的武器后,连回炉它们的想法也没有了。

这些渣渣武器,工艺低劣,材质感人,几乎毫无可取之处。

本来,少府都已经打算将这些东西,统统当成垃圾廉价处理,甩卖给南越、闽越,随便换点东西,或者干脆在长安按石拍卖,给商人去处理。

但被刘彻拦住了。

这些武器,汉军虽然看不上眼。

甚至可能连战国时期的列国军队也瞧不上眼。

但,匈奴人肯定会想要的。

现在,人家不就跑上门来寻求交易了吗?

所以,这个买卖算是皆大欢喜。

匈奴人买到了他们失去的军械,而汉室则处理掉了那些连回炉都没什么价值的东西,顺便发了一笔小财,解决掉了工程人口的缺口和单身汉们的老婆问题。

真可谓是双赢!

至于匈奴人一时半会去哪里找这么多优质人口?

那与汉室并没有什么干系。

也正是因为马上就要入账这么多廉价劳动力,刘彻才会去起开凿运河的念头!

“若每年都可以得到十万以上的劳动力,何愁大运河不成?”刘彻也是感慨万千。

发展到现在,汉室的各个阶层都已经习惯了使用廉价的夷狄奴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