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天一场暴雨的洗礼,今日上京阳光格外灿烂,是一种能直暖心底的暖。
沈墨茹愣是在院中感受了许久这和煦的阳光,才和亚芳用新做的肥皂把昨日没晾干的被褥全翻出来重新洗了一遍。怕有异味,又用香皂浸泡了一遍。因为要两边院子跑,故而两侧的院门都打开着。住同一条巷子的许多人,在路过的时候都忍不住好奇张望。
不为别的,皆因沈墨茹洗被褥用的是香皂,被子晾在两个院中,满院飘香。
来回路过了几次的赵大娘忍不住了,走道院门口问在院中扯着被子的沈墨茹主仆:“沈姑娘,你们可是用四月香粉铺的香皂洗被褥?”
“是啊,赵大娘。”沈墨茹虽然惊讶赵大娘会突然上来搭话,但也笑眯眯应着。
在这住了大半年,附近的邻里她也大多认识。平时大家碰着面,也能说两句话。
赵大娘眉头一皱,节俭的毛病开始犯了,一脸心疼,可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在转身的时候嘀咕了一句:“洗了那么多被褥,得用多少香皂。”
赵大娘说话声音虽然已刻意压低,但沈墨茹和亚芳还是听到了,两人对视笑了笑。
沈墨茹喊了一声大娘留步后跑进屋里拿了昨天新制的几块肥皂出来,塞到赵大娘手里。
“大娘,我这里有好些肥皂,送你几块。”
大娘有点惊讶,没想到沈墨茹会送她东西,还是四月香粉铺的肥皂,虽然不贵,但也要几十文钱呢,她自是不敢要。
“大娘,你安心是收下吧。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有次我在集市买菜买多了,还是钱家那丫头帮我抬回来的呢。”
“哟,你知道钱家那丫头?”大娘有点不敢相信。
刚开始,谢尚书带了个姑娘回来的消息在巷子里传开,大伙都很好奇,谢尚书带回来的姑娘是怎样一个人。好奇心驱使下,便总有意无意从谢尚书家门前经过。
同住一条巷子,平日里进进出出总会遇上几次。一来二往,渐渐也就能说上两句话,也都觉得沈墨茹这个孩子性格挺好的。
但她钱家那个孙女,胆子特别小,跟人说句话都脸红,十几年了,这条巷子里也有好多认不得她的。没想到沈墨茹竟跟她处的来。
“知道啊,十三岁的小姑娘,长得特别可爱。”沈墨茹不好意思说,她也是靠几块香皂打开了钱姑娘的友谊大门。
“还真是知道。”赵大娘咧嘴笑了,一脸高兴又带了点不好意思道:“大娘说句实话你别生气,我以前以为你们这些官宦人家,即使跟我们老百姓住在同一条巷子,定也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的,没想到钱姑娘你都能交往。”
沈墨茹听到这话也不生气,笑嘻嘻指了几处,都准确说出了是哪户人家,用事实告诉大娘,自己和谢尚书与别人是不同的。
一顿聊天,成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赵大娘最后乐呵呵拿着沈墨茹送的几块肥皂回家了,走之前还嚷着过段时间要给沈墨茹送几盏好看的灯笼。原来大娘家是做灯笼的。
赵大娘是个长舌妇……啊,呸,赵大娘是个喜欢交际的妇人,亏得有她,短短几日,谢尚书平易近人的美名就在西巷人家里传了个遍。
------
谢知非觉得很奇怪,这段时间,无论是天蒙蒙亮出门,还是天黑漆漆回家,在巷子口偶尔遇到路过的百姓,都很热情跟他说一声‘谢大人早’‘谢大人出门呐’‘谢大人回来啦’。
其实这些人有的他也认得,是住在这附近的百姓。他在这里住了几年,进进出出,以前也没谁这么热情跟他打过招呼,每次看到不是低着头就是退避三尺。
怎么说呢,很明显的,这几日附近的百姓待他亲切了许多。
这是怎么回事?困惑不已的谢知非放衙回来,终于忍不住给沈墨茹说了这事。
沈墨茹听后笑的特别欢乐,想来可能是自己这段时间在几位大妈面提到太多次谢知非,让大家了解到谢尚书其人是温柔可亲可敬的。然而还没来得及开口跟他解释,就听到有人敲院门。
“大人,你等一下。”沈墨茹噔噔噔跑去开门,猜测应该是赵大娘来给她送菜干。早上她就说过,等太阳快下山了要给她送一些新晒的菜干。
开门一看,果然是。
沈墨茹亲热喊了声赵大娘。
赵大娘看到谢知非在,愣了下,而后笑咧咧说道:“哟,大人今日这么早回来呀。”
“可不是么,我都吃了一惊,这太阳还没下山呢,就回来了。”沈墨茹笑眯眯接过赵大娘给的菜干,熟络说着话。
“过几日邓家大孙子弥月礼,可有叫了你?”
“叫了,昨日碰到邓大娘,她买了一篮子鸡蛋,准备用来做红鸡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