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陈县之后,陈骞、石苞和马隆早已在这儿整装相候了。
这个时候,陈骞和石苞都俱是白发皓首的老者,只有马隆和陆抗年纪相当,出于对年长者尊重,或者是陆抗认为此次关东三王出兵的数量要超过吴国,所以陆抗建议由陈骞来担任四军统帅之职。
不过陈骞却力辞之,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并不合适再担当这个重要的职位了,还是由陆抗来担任比较合适。
既然陈骞如此表态,石苞和马隆也自然是全力支持,所以四军统帅的位子没有任何争议地便落到了陆抗的肩上。
陆抗也认为这个四军统帅并不代表什么,并不是说担任了四军统帅,就拥有了真正指挥关东三王军队的权力,在对蜀作战之中,或许他们还可以联合到一起,但一旦牵扯到彼此利益相争的时候,这个脆弱的联盟很快就有瓦解的可能。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对蜀国作战的时候,他们可以保持团结一致就足矣了,将来的事,一切还是未知之数,陆抗这个时候,还根本不做考虑。
完成集结之后,二十五万大军在陆抗的统领之下,几乎没有做任何的停留,便直扑虎牢关而来。
陆抗之所以选择虎牢关做了突破口,是因为虎牢关比起洛阳南部的几个关隘来,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只要突破虎牢关,洛阳便近在咫尺,无险可御,而从南面攻打洛阳,却是关隘重重,至少要连闯三关才行。
山地作战,并不是吴军的强项,也不是关东三地的这些前晋军队的强项,所以陆抗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还是从虎牢关寻求突破。
虎牢关东面的平原地带,对大军的行军极为地有利,陆抗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从陈县出发,三日之后,陆抗便可以瞧得见虎牢关的关城了。
与想象之中虎牢关的雄奇险峻不同,此刻陆抗眼中的虎牢关根本谈不上雄关的称谓,关城看起来比较残破,夯土建成的关墙斑驳不平,许多地方还是新修补的,新旧对比之下,修补的痕迹相当地明显。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虎牢关做为魏晋的腹里要地的关隘,早已失去了当年的价值,魏晋对吴是东南战线,对蜀是西北战线,其主要的兵力都部署在这两条战线上,虽然拱卫京师也是比较重要,但毕竟做为腹里之地,虎牢关的防御价值肯定不会太大,虽然有兵驻守,但开支不足,虎牢关的残破也就无可避免了。
许多新修的关墙,想必也是蜀军进驻虎牢关之后才刚刚修筑的,但时间有限,蜀军也未必能将虎牢关修筑的固若金汤。
这无疑对陆抗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情况,虎牢关如果坚如磐石的话,那么吴军想要拿下,必然会付出相当在的代价,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虎牢关比想象之中弱上许多,陆抗不禁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他当即向左右道:“谁可去城下挑战?”
吴将之中,闪出一人,正是扬武将军左奕,陆抗拱手道:“末将愿往。”